“风靡”原来是形容厨刀太锋利
今天的成语和日常口语中都经常使用“风靡一时”这个词,形容着装、爱好等各种时尚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靡”的本义是散乱、倒下,比如“望风披靡”是形容草木随风倒伏之态,“风靡”即风行,也是形容风吹倒草木的样子,引申而指竞相效仿和倾慕。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风靡”一词最初的用法却令人大跌眼镜!
《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载了晋平公的一个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含有古人关于疾病的独特禁忌。
“晋平公觞客,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平公趣杀炮人,毋有反令。砲人呼天曰:‘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平公曰:‘何谓也?’对曰:‘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之一死也;桑炭炙之,肉红白而发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而视之,发绕炙而目不见,是臣之三死也。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杀臣不亦蚤乎!’”
少庶子,战国时对年轻家臣的称谓;炙,烤肉;趣,通“促”,催促;砲人,厨师;反令,赦免;桑炭,桑木所烧的上等木炭;重睫,睫毛相重,形容眯着眼仔细查看;翳憎,暗中憎恨;蚤,通“早”。
这几个词解释清楚之后,这个故事就非常好懂了。其中砲人所说的“臣刀之利”竟至于“风靡骨断”,像一阵风吹过去,骨头就砍断了。此处的“风靡”虽然是形容词,但却由此可见砲人的这把厨刀之锋利。砲人为自己辩解,说如此锋利的厨刀能砍断骨头却砍不断头发,桑炭能把肉烤得红红白白却烧不焦头发,眯着眼仔细观察烤好的肉却看不到头发,显然不合常理,而是有人暗中憎恨我才陷害我的。
一根缠绕在烤肉上的头发就让晋平公愤怒到要杀人的地步,如果不了解古人关于头发和疾病的关系,就会觉得非常费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发者血之余。埋之土中,千年不朽,煎之至枯,复有液出。误食入腹,变为症虫。煅冶服饵,令发不白。此正神化之应验也。”晋平公之所以大动肝火,看似因为小事,其实正是出于头发“误食入腹,变为症虫”的认识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