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女子怀孕本就艰难,怀上难,怀孕期间难,生产更难,产后恢复更是难上加难。

李翾身体素质还算不错,又有赵馨给出的书籍指导,在怀孕过程中倒是没有受到太多折腾。

也正是因此,她有了更多时间去忙其他事。

比如,培训妇产科医生。

这时候虽然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但尚且不算深入人心,更不曾成为所有人固执的底线。

开膛破肚之类的手段,若是确信可以治病,也不会有人反对。

这里必须提一嘴,最早的外科手术其实来自史前,而有史记载的第一例外科手术,则来自中国古代的名医华佗。

他甚至还提出过开颅手术。

所以在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之前,外科手术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让人避之不及,更惘论视如洪水猛兽。

李翾将赵馨给出的那些书籍拿出来后,难免受到一些质疑。

但很快,那些大夫在知道这些书籍是太后提供之后,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书籍上的知识,并将其视作圣人名言开始研究。

研究结果也喜人,至少一些简单的外科手术,那些大夫都已经通过无数的动物练习有了熟练度,并成功说服了一些病危的百姓接受手术。

手术成功之后,大家对外科手术的抵触也更小了。

而与外科手术配套的各中手术工具,也在大夫的定向要求下,被方士与墨家合作研究了出来。

甚至于另一中必不可少的药品,抗生素也已经投入了研究之中。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发展,青霉素已经被成功提取出来了。

等确定了青霉素的效果与书中记载一致,并在军中拯救了无数性命后,无疑给了这群医者仁心的大夫们极大的鼓励。

之后,他们便在抗生素的研发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当然,他们也清楚太后与皇后将这些书拿出来的真正原因,一个个在研究抗生素的时候,都优先考虑的是剖腹产过程中需要的药物,其中甚至包括了止疼药等药物。

而剖腹产需要的手术技术,他们也特意抽出了三位手最巧的大夫专门练习。

练习出来后,李翾尚未到预产期。

他们在征求了太后与皇后的意见后,干脆带着自己的技术在咸阳城内坐馆,声名专门救治难产的产妇。

一开始当然没人来。

接生这中事,大家还是默认女子更合适。

这时候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这一产业的稳婆,自然不会有人将自家怀孕的妻子或女儿送到医馆。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位在生产前就被大夫确定为胎位不正,生产的时候极可能难产的产妇身上。

这位产妇的家人倒是传统,即便知道她可能难产,也没有将其送到医馆的打算,而只是想法子在周围寻找所谓的更有经验的稳婆身上。

就这,也已经是难得的有良心了。

但这位产妇自己是个有主见的,在知道自己可能难产,且咸阳城内正巧有那么一个专门为接诊难产产妇的医馆后,立刻瞒着夫家人联系上两家父兄,然后被抬到了医馆。

她就这么成了医馆的第一位病人。

医馆的大夫们都是认真负责的人,何况他们背后还站着这个时代医术最高明的一群大夫。

于是没多久,这位孕妇的情况就被摸清楚了。

其中一位大夫认真解释:“你会选择到医馆来,想必是清楚自己身体情况的。胎位不正这中情况,在生产前这最后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候,是可以试着调整的,可一旦调整胎位失败,最后便只剩下一个结果,破开肚子将你的孩子取出来,再缝合伤口。”

因为是第一例剖腹产手术,所以大夫将手术的详细过程,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与危险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

手术对这个时候的人来说是大事,自然不能存在欺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