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运马船

1266年,6月24日,东海市,阔马造船厂。

阔马造船厂是当初东海商社设立的第一处造船产业区,直到如今也是最大的一处,集中了大量人手和机械,生产忙碌异常。今日,海洋部的梁恩和郑林正在三号船坞上,视察一艘刚建成不久的烈焰级的舾装工作。

经过几年的试用,烈焰级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款优良的舰船,非常符合当初设定的战商两用的定位,既有强悍的战斗力,同时又有优异的运输性能——后者体现得特别显著,毕竟这种级别的舰船在海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实际上海贸才是它的主要用途。

虽然烈焰级为了作战,开了一层炮甲板,理论上会削弱运货能力,但是实践中发现,这并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炮甲板不但可以装炮,还可以装人,只要加上隔板,一个炮位就是一个3.5x3x2的标准带窗隔间,比后世火车卧铺车厢还宽敞些,以当下一般劳动人民的耐受能力,最多可以塞进去五张三层床用作客运用途。一间装上15人,一层炮甲板就能装300人乃至更多,即使不这么挤,也可以轻松运上二百人。当然,传统的封闭船舱也可以运这么多,但是那样的环境下,极易滋生传染病导致大量减员,而改装后的炮甲板则保证了充足的空气流通和光照,可以更好地保持乘员健康,实现有效客运。

传统的远洋海贸没多大客运需求,所以这个额外的运输能力并没有什么卵用,但对于东海人来说,偏偏还真是很有用的。他们南下的时候,会捎上一批移民运往南洋,然后到了大食往回走的时候,又会买上一批良马带回来,这时候把隔间里面的床拆掉,就是一间不错的马舍了。床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商品,在南洋在西洋都有不错的销路,总之是一点也不浪费。

至于挤占了火炮位置的问题,也根本不是问题。在没有武力威胁情况下,远洋贸易不会配齐船员,本来也操作不了那么多炮,有露天甲板上的几门防防身就够用了。

所以,至少在远洋贸易路线上,烈焰级就是最适用的船只。不需要星火级,烈焰级自己的机动性已经足够好。不需要顺风级,烈焰级吨位更大、适航性更好,虽然成本要高不少,但相对于海贸利润来说不算什么,而且考虑到适航性和抗风险能力,真实成本可能更低。海洋部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受限于产能,这个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

还好,从65年开始,阔马造船厂和远洋船分厂已经形成了同时开工五艘烈焰级的生产能力。其中本厂三条产线,主要生产标准版(同时也是性价比最高)的600t级,远洋厂两条,生产的是吨位更大的版本。随着辽东木材供应量的提升,这个产能还会逐渐加大。预计从今年开始,烈焰级会像饺子一样不断下水。

“这是第15舰了吧,想想还是挺快的啊。”

郑林扒在天桥的栏杆上,看着下面的工人们将各式家具装进这艘已经涂好了漆的烈焰级里。黑灰色柏油漆的船壳,标志着它并非海军序列的舰船,而是龙牙都护府的财产。

考虑到西洋和南洋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本土与那边远隔重洋难以及时反应,所以今年东海全体大会决定设立“龙牙都护府”和“西洋公司”两个机构。前者是一个军政机构,用于管理龙牙半岛及周边区域的人口、土地、扩张等事务;而后者是一个商业组织,用于主导在西洋区域的贸易、探索、殖民等事务。话虽如此,但实际上在那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行政机构和商业组织也没多大区别,都是在海外为东海商社获取利益和扩张影响力的机构。两者只是大致划了一下地盘,还有不少重叠的地方,事实上也存在一定的竞争,这也是大会刻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