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爱情 主编序言

在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时期因众多原因被人铭记,而最主要的体现是在文学上;在文学领域,又尤以戏剧为盛。随着自发性的衰落,大量创作戏剧的潮流一直持续到1642年国会关闭剧院。1660年,大革命时剧院得以重新开放,这一时期的戏剧只是忠实反映了查理二世时期上流社会的道德沦丧。

约翰·德莱顿(1631—1700)是十七世纪后期文学界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展现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趋势。1658年,他发表自己第一部重要的诗作《奥利弗·克伦威尔之死》,并引起关注。两年过后,他创作了另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归来国王的忠诚。德莱顿娶了皇室女子伊丽莎白·霍华德,事实上他的整个余生都追随着托利党。1663年,德莱顿开始了戏剧创作,在接下来的30年里,他几乎尝试过当时所有的戏剧形式。为庆祝英荷战争中英国海军的胜利,他创作了《神奇之年》(1666),这使得他在1670年获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同时,他开始创作大量优秀的文学评论,都发表在他的《寓言》序言以及维吉尔诗作翻译的献词里。这些文学评论不仅展现出了其深厚透彻的判断力,同时也使他成为第一位现代英语散文大师。

《押沙龙与阿齐托菲尔》讽刺了辉格党领导人沙夫茨伯里伯爵,这部作品使得德莱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本身也获得了“政治讽刺诗作最佳作品”的称号。继这部作品之后,德莱顿发表了另外一部优秀的讽刺辉格党的作品《麦克·弗莱克诺》,讽刺的是自己的对手和敌人沙德威尔。为奖励他的贡献,英国王室聘其为御用诗人。

在戏剧、文学评论和讽刺作品三个领域获得成功之后,德莱顿在作品《宗教信徒》中展示了自己作为宗教诗人的天赋。这首诗从外行的视角揭露了英格兰教会的种种教条。同年,凯萨琳·詹姆士二世继承王位,德莱顿加入罗马教。两年后德莱顿发表诗作《牝鹿与豹》,以寓言的形式描绘了两只分别代表天主教和英国国教的动物间的争论,旨在捍卫自己的新宗教——天主教。

1688年的大革命结束了德莱顿的光荣时期。在转向戏剧创作后不久,为维持生计,德莱顿开始从事翻译。他已经在这一领域做出了一些成就,在翻译了一系列尤维纳利斯、佩尔西乌斯和奥维德的作品后,63岁的他开始着手将维吉尔的所有作品翻译成英语,工作量十分浩大。至于在这一方面他有多么成功,《埃涅伊德》的读者们在读过这一系列经典作品之后会自行判断。德莱顿的作品,以及被命名为《寓言》的叙事体诗集发布于1700年。德莱顿于同年去世,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角”。

德莱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反对宗教理想主义的时代,无论是他的性格还是他的作品都印有那个时代的悲剧英雄色彩。但整体看来,他是一个诚实、开放、和蔼、率直和谦逊的人。诗歌和散文风格虽粗犷,语言却清晰、简洁、有力。

德莱顿时期,英国出现了三种戏剧风格——幽默戏剧、阴谋戏剧和风俗戏剧,而德莱顿的作品使他得以跻身同时代佼佼者的行列。德莱顿是英雄剧的推广者,他的《格拉纳达的征服》将这种不无夸张的戏剧推向巅峰。随后,因不满这种文学形式,德莱顿按照拉辛的模式发展了法国古典悲剧。他将这一模式与法国人对戏剧表演的惯常观念相结合,在描述中充分展示出自己对莎士比亚的信仰。这种混合风格的悲剧作品中最优秀的要数他的《一切为了爱情》。在这部作品里面,他敢于向大师挑战。诺伊斯教授的评论很好地揭示了他所取得的成果,“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不同,我们至今仍然能跟随德莱顿的视角,从这个故事中挖掘出大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