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聚会和一个微信群存在的理由
聚会,是需要由头的。
很多人喜欢聚会,别人叫聚会,他高高兴兴跑去了,吃饱喝好回家了。要是别人说,你牵头组织大家聚聚呗,他摆摆手:你们组织嘛。
聚会组织太麻烦,小聚会还好,大聚会三四十个人,要一一通知,预定饭店,还要让大家吃好喝好,如果玩得不好,牵头者没面子。
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如果好久没聚了,总会有人想,该聚聚了。或者一个人要离开,或者一个人要结婚,这些都成了聚会的由头。因为这些因缘,聚会成办了。
所有的聚会都要散去。散去同样需要由头。你不会刚到聚会地点,打个照面就走。要走也得有个说法:我赶五点的飞机。因为赶飞机的因缘,你可以先散。通常的因缘是,大家都吃饱了,喝好了,聊差不多了。有时候聊得太痛快,大家都不提走的事,或者你想开口说走,对方却拉着你的手说他的家人刚检查出重病,这个口就暂时不能开。
但总归是要走的。让聚会散了的内在动力是时间。无论拖得多久,只要时间越来越晚,餐馆要打烊了,末班地铁要停了,这些就成为散的因缘。趁一段聊天告一段落,看看表,说时间不早了,咱们走吧,就成为礼貌的告别。
严格地说,那些都不是散的因缘。聚本身才是散的因缘,别的都是所缘缘和增上缘。
聚会的成办,需要由头。别的事物也莫不如此。用佛教的话说,一切东西都需要有所依,才能住。
互联网刚刚兴起时,聊天室火过一阵儿,那会儿还没有QQ,但后来大家都不玩聊天室了。因为聊不出有营养的话题,只有你哪里人,男的女的,多大了?玩过BBS的人很少会再回到聊天室。
BBS几乎是和聊天室同时出现的。但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基因。聊天室是依闲暇而住的,BBS是依内容而住的。一个人只有在闲极无聊的时候,才会去聊天室扯两句。QQ出现后,聊天室就大为萎缩了,但对BBS的冲击就没那么大。
其实,BBS也是从聊天室中分化出的:一开始搞出了互联网,大家一起扯淡。扯着扯着发现淡最好分开扯,要扯情感就在第一个房间,扯理想就在第二个房间。这种房间分区可是说是BBS最早的雏形。就好比聚会的时候,三十个人约了十点见面,刚见面大家说,来了啊,你又黑了,你又胖了,这是聊天室,很快变成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前边三个聊到小孩儿上幼儿园的问题,后边两个聊到买车的问题,就是BBS了。
分化前的聊天室是依闲暇而住的。分化后,慢慢演变成两种,一种是网络通讯工具,一种是论坛。(为了表述上的亲切简单,下面叫QQ 和BBS吧。这不是什么专业文章,只是闲扯,我就以常见的举例,所以举QQ、人人网、微博,而不举MSN,Facebook,Twitter。)
QQ依关系而住。BBS依内容而住。依关系而住的,后来演变成SNS,也就是社交网络,诸如QQ空间、人人网、微博、朋友圈等等。依内容而住的,后来就演变成诸如豆瓣、知乎等等。
说依内容而住,并不是不需要关系,而是所依以内容为主,由内容产生关系。比如一个人上军事论坛,在论坛上认识人,形成线下的关系。依关系而住的,是由关系产生内容,比如你在QQ空间传照片,你妈会看到,会感兴趣,暗恋你的人会感兴趣,但如果摄影论坛里都是这种照片,就没人来了。
依何种而住并不是截然分明的。比如微博,我粗率地把它划分在依关系而住一类,理由是我的微博上有一部分人不是通过网络认识,而豆瓣、知乎上的朋友主要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
因为基因相近,微信的兴起会对微博造成很大压力。因为基因相异,微信对豆瓣、知乎造成的压力没那么大。当然,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差异也会起作用,但本文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