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乾元帝听进了皇后的建议。
这一年冬月开始, 果然又有难民上京。
询问之下无非是山东发水了,大水过后房屋倒塌了,田地淹没了, 粮食减产了。
询问有没有领到救济粮,又说领到了。
因为家里没有隔夜粮, 一点点救济根本无法支撑全家人过冬,还欠了地主的租子,官府的赋税,只好乞讨。
顺天府把情况上报给朝廷, 这一批难民都是没土地的农民,受了灾减产了,地主的租子没有减少, 官府也没有见面赋税。
为了什么要上京都?
难民说了, 听说皇后娘娘招收女官,想把女儿送进宫,得了二十两银子回去交租子与赋税。
乾元帝脸上只发红:领了皇后的银子给他交赋税。
乾元帝命北城兵马司与顺天府联手安置灾民。
这个联手,就是顺天府配合惠民署安置那些不愿意北上的难民。
兵马司则安置那些愿意成为军户的难民。
小花精没有插手移民安置的事情, 却一直在暗中关注。
第一天,难民北调不是很受难民追捧。
大家都怕上当,也有人担忧北边太冷, 受不住。
因移民的条件十分优厚, 还是有人报名。
首先,报名参加者, 家人即刻得到安置, 前往南苑惠民署的难民营。
不说吃好喝好, 参军者换上了崭新的棉袄棉裤。
家里人也换上了京都善心人捐赠、八成新的棉衣棉裤。
第二天开始, 报名的人数逐渐多起来。
这一批移民开年之后才会北上, 这之前,难民也没闲着,男丁参加疏通河道,伐木烧炭,挖煤打煤球。
女子则参加军用被服的缝纫。
军用被服的缝纫工作也不是很多,优先聘用北上的移民。
这也是小花精支持乾元帝移民的一种策略。
及至腊月,天气越发寒冷,报名参加北上移民的人数多起来。
从三百户,猛增加到八百户。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全家人的温饱,让家里的男丁生出血性。
八百户人家昭示着,兵马司招收到了八百名愿意去辽东驻守的壮丁。
这八百人直接编进了北城兵马司,开始操练起来。
明年北上,基本已经可以当成老兵使用,站岗巡逻。
头一次竟然募集道八百人,乾元帝很高兴。
从前移民都是朝廷用军队驱赶,有些人故土难离,闹出许多惨烈之事。
这八百户却是高高兴兴,全家欢喜。
不过,在登记名册的时候,还是发现,愿意北调的百姓,多半出身山东与陕西、山西的贫雇农。
河北江西湖北河南这些籍贯的百姓,打死了也不愿意去关外。
他们宁愿回故乡要饭吃。
腊月的增加人数太快,库存的衣衫不足。
小花精在功勋人家中再次发起募捐,很快替这些愿意北上的家庭募捐到了足够的衣衫被褥。
当然,那些宁愿讨饭也不愿意通过双手成为地主的难民,也没有不管。
只不过,吃的穿的就要差一点,分得的衣衫就要薄一点破一些。
北上寒冷,像是毛皮的衣衫优先给他们。
太后娘娘看着这些宁愿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也不愿意参加以工代赈,难民北调,甚是感叹:“说什么故土难离,不过是懒惰成性。”
小花精说道:“谁说不是呢。媳妇仔细问过,都是没有土地的贫雇农,故土难离不过是怕苦怕累的借口。
都说穷则思变,这些人宁愿懒死饿死,也不愿意变通一下。母后不知道吧,京都眼下出了一件比那些宁愿讨饭也不愿意北上的稀罕事儿。
有一家人出来逃荒,家里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却让十三岁的大孙女改扮男装参加征召,想要混过一个冬天,被发现后审问一番,方知一家之主的祖母的打算,预备明年春上领了安家的银子不辞而别,要打要杀都有大孙女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