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楂树之恋》 1、爱得大气,写得大气
《山楂树之恋》——爱得大气,写得大气
文峰
老夫并非山楂迷,也非山楂粉(刚学来的,怪有意思的两个词),只是偶然闯入山楂林的一个路人,前几天在新浪首页看到老巢的《艾米,爱情与爱情是有天壤之别的》,便去他博里看了,顺便也看了艾米跟在老巢贴子后的评论《评老巢的琵琶三弄》,小姑娘幽默风趣,眼尖嘴利,把老夫看出了兴趣,于是找出引起争论的《山楂树之恋》,也找到小姑娘在湾区的大本营,把小姑娘写的东西兜底看了一遍。
虽然对《山楂树之恋》的评论有如汗牛充栋,老夫还是想说两句,人老话多,请大家担待则个。
老夫对这部小说的总体感觉是:爱得大气,写得也大气。老夫说的“大气”,就是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将生死置之度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宏大气势。爱得大气,就是爱得无我,不计回报;写得大气,就是写得忘我,不计名利。
老三爱得大气,已经有很多人评论过了,老夫就不画蛇添足了,重点就是在他的爱情天平上放的都是他爱的人,而不是他自己,也不是一人一半。只要能让静秋幸福,他什么都可以做,他也什么都可以不做——如果她不喜欢他那样做的话,如果那样做会给她的生活带来麻烦的话。看不到这一点,就错过了老三爱情最壮丽的篇章,虽然其它篇章也很美丽,但这一点是老三爱情的精华,也是这个故事不同于其它爱情故事的地方,切不可错过。
静秋是个女孩,又生活在那样一个视爱情为禁忌的年代,她有很多犹豫和慌张,有很多猜测和反复,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她的爱情观非常大气,她说她的一切都是她自己不能控制的,她没权选择职业,没权选择专业,没权决定写什么不写什么,甚至没权决定说什么不说什么,但是有一件事是她可以决定的,那就是她的爱情,所以她一定要按自己的意志来支配爱情。她可以为了感恩去爱一个人,可以为了救人去爱一个人,但她不会为了改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就去爱一个人,她宁可去抢银行。
这就是大气!在那个年代,“出身”和“政治面貌”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即便不是生死攸关,也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但当房东大娘说到跟她儿子结婚可以改变静秋的政治面貌,还可以改变孩子出身的时候,应该说对于静秋这样一个吃尽了出身不好苦头的人,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她坚决而礼貌地拒绝了,心也不曾动一下。当她认为老三给她钱是一种施舍的时候,她坚决而且不客气地拒绝了,她宁可去做零工,累死,摔死,也不要人家的施舍。“流血流汗不流泪”,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下,说得出这样的话,也做得到这一步,静秋的大气令老夫折服。
当静秋听说老三得了绝症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惊慌失措、流泪叹息的女孩,而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大将。她先考虑家人的生活:哥哥招工回城了,妈妈病也好了,他们即便没有她,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了(至少经济上),所以她可以毫无牵挂地跟老三去了。然后她做最坏的思想准备,假设老三只能活三个月了,她对那三个月的安排,中心全都是老三。她想到死的时候,没有悲伤叹息,没有怨天尤人,只要跟老三在一起,就是幸福。等到她跟老三医院相会的时候,她镇定从容,一心只想让老三在有生之年过得幸福,不留遗憾。一个担心了一辈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静秋,在护士的寝室里向老三敞开自己,宁静得有如一尊女神。
这本书从头到尾,我们都没有看到静秋流一滴泪,没有听见她叫一声苦,她安慰为她做零工担心的妈妈和老三,她照顾她的妹妹,她关心她的父亲,她把顶职留城的指标让给她哥哥,她愿跟老三共同赴死。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传统爱情故事里柔弱得让人见怜的女孩子,而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巾帼英雄——奋战在一个没有硝烟的为生存打拼的战场上。
文峰
老夫并非山楂迷,也非山楂粉(刚学来的,怪有意思的两个词),只是偶然闯入山楂林的一个路人,前几天在新浪首页看到老巢的《艾米,爱情与爱情是有天壤之别的》,便去他博里看了,顺便也看了艾米跟在老巢贴子后的评论《评老巢的琵琶三弄》,小姑娘幽默风趣,眼尖嘴利,把老夫看出了兴趣,于是找出引起争论的《山楂树之恋》,也找到小姑娘在湾区的大本营,把小姑娘写的东西兜底看了一遍。
虽然对《山楂树之恋》的评论有如汗牛充栋,老夫还是想说两句,人老话多,请大家担待则个。
老夫对这部小说的总体感觉是:爱得大气,写得也大气。老夫说的“大气”,就是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将生死置之度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宏大气势。爱得大气,就是爱得无我,不计回报;写得大气,就是写得忘我,不计名利。
老三爱得大气,已经有很多人评论过了,老夫就不画蛇添足了,重点就是在他的爱情天平上放的都是他爱的人,而不是他自己,也不是一人一半。只要能让静秋幸福,他什么都可以做,他也什么都可以不做——如果她不喜欢他那样做的话,如果那样做会给她的生活带来麻烦的话。看不到这一点,就错过了老三爱情最壮丽的篇章,虽然其它篇章也很美丽,但这一点是老三爱情的精华,也是这个故事不同于其它爱情故事的地方,切不可错过。
静秋是个女孩,又生活在那样一个视爱情为禁忌的年代,她有很多犹豫和慌张,有很多猜测和反复,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她的爱情观非常大气,她说她的一切都是她自己不能控制的,她没权选择职业,没权选择专业,没权决定写什么不写什么,甚至没权决定说什么不说什么,但是有一件事是她可以决定的,那就是她的爱情,所以她一定要按自己的意志来支配爱情。她可以为了感恩去爱一个人,可以为了救人去爱一个人,但她不会为了改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就去爱一个人,她宁可去抢银行。
这就是大气!在那个年代,“出身”和“政治面貌”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即便不是生死攸关,也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但当房东大娘说到跟她儿子结婚可以改变静秋的政治面貌,还可以改变孩子出身的时候,应该说对于静秋这样一个吃尽了出身不好苦头的人,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她坚决而礼貌地拒绝了,心也不曾动一下。当她认为老三给她钱是一种施舍的时候,她坚决而且不客气地拒绝了,她宁可去做零工,累死,摔死,也不要人家的施舍。“流血流汗不流泪”,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下,说得出这样的话,也做得到这一步,静秋的大气令老夫折服。
当静秋听说老三得了绝症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惊慌失措、流泪叹息的女孩,而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大将。她先考虑家人的生活:哥哥招工回城了,妈妈病也好了,他们即便没有她,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了(至少经济上),所以她可以毫无牵挂地跟老三去了。然后她做最坏的思想准备,假设老三只能活三个月了,她对那三个月的安排,中心全都是老三。她想到死的时候,没有悲伤叹息,没有怨天尤人,只要跟老三在一起,就是幸福。等到她跟老三医院相会的时候,她镇定从容,一心只想让老三在有生之年过得幸福,不留遗憾。一个担心了一辈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静秋,在护士的寝室里向老三敞开自己,宁静得有如一尊女神。
这本书从头到尾,我们都没有看到静秋流一滴泪,没有听见她叫一声苦,她安慰为她做零工担心的妈妈和老三,她照顾她的妹妹,她关心她的父亲,她把顶职留城的指标让给她哥哥,她愿跟老三共同赴死。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传统爱情故事里柔弱得让人见怜的女孩子,而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巾帼英雄——奋战在一个没有硝烟的为生存打拼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