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元起元年的第一件大事(上)

自打三藩开始, 朱三太子就是康熙心里的一个芥蒂,当年假冒朱三太子的无业游民杨起隆联络八旗叛奴,京中差点真被他掀动。

加上当年南方不稳,八旗烂糟的没法看, 朝中大臣各怀心思, 也不怪康熙一边嘴上骂南蛮子, 一边看宗室和京旗也捏着鼻子。横竖都是他老人家心头上的烦人精。

“臣携画像仔细查验问话, 最后确定名王士元者, 并非甚么三太子, 而是前朝崇祯第四子, 田贵妃所出, 爵封永王的朱慈炤。”曹寅密折中如此说道。

崇祯最年长的三个儿子, 分别是太子朱慈烺、皇三子定王朱慈炯、皇四子永王朱慈炤。当年李自成破京城,崇祯六神无主之下,逼死周皇后、袁贵妃—袁氏自尽未死被顺、清赡养, 和女儿长平公主—侥幸未死、昭仁公主,却本着“留根苗”的心态将三个儿子送到王公贵戚家中。

可惜, 到了朱由检人生的最后时刻,他看人的眼光和运气依然是所有明朝皇帝中烂穿地心的那个:定王、永王被送到了国丈周奎的府上, 李自成进京师的第二天, 周奎就主动把二位亲王送到李自成面前。

朱慈烺、朱慈炯都是周皇后中宫所出, 是周奎的亲外孙。

周奎此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刻, 崇祯帝艰难筹钱的关口, 任由旁人磨破了嘴皮子, 最后才扭扭捏捏的拿出了……五千两。而等到李自成进京,将周家狠狠收拾了一顿, 周奎家产百万两尽出。

太子朱慈烺没有来得及跑去成国公府,被李自成抓住,李自成没有为难他,封他为宋王。一直到李自成兵败,吴三桂要奉他回京,可这位太子失踪在了乱军中。直到多尔衮入京,突然又有某刘姓青年自称朱慈烺,被太监杨玉送到了周奎府中,当时长平公主也在周奎府上,两人相见,放声痛哭。

然后周奎跪献酒食,转身将此人的消息上报给摄政王多尔衮,又说此人假冒朱慈烺。之后就是多方扯皮:辨认、承认、否认,最后刘姓青年被否认了太子身份,被杀。

这就是顺治元年的前朝太子案。

这一案的背景复杂,其中每个涉案人的表现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有极力否认朱慈烺身份者、也有秉公直言者,亦有前期咬定是太子,后期又改口的。

胤禔翻看当年的卷宗,简直像是看小说一样,结合着看的还有过去数年康熙和曹寅的通信密折。没办法,这就是胤禔的教育缺失了。

就像当年西征,抓到了噶尔丹之子车凌和重臣,那些消息包括秘密审讯的内容,康熙都会叫人给胤礽送一份。为什么当年的胤礽看上去比诸皇子知道的都多,因为信息不对称,他所能得到的信息的确比诸皇子绑一起都多!

现在的胤禔就得补课了,这些年康熙所有的密折、书信,留中不发的奏折,和重要批示,这都得一一学习。新皇帝埋头苦干,直到秦吉了小心凑上来提醒:“主子,快到亥时了。”

“哦,哦?”胤禔放下奏折,揉揉眼睛,不能在烛光下头看太久书,眼睛都花了。他放下奏折,起身走出了暖阁,在乾清宫外慢慢散步。侍卫和太监寸步不离,胤禔回头看看,侍卫里已经是熟面孔了。

富森、伊尔根觉罗家的孩子,远支宗室和朝中大员家的子弟正好进来补缺、轮换。等暂奉安殿之后,那日松的九门提督可以定下了,索伦图也该让他回来,还有鄂尔泰。

沈瞭和杨玠应该外放,出去历练一下,知道下情,也能为中枢提供第一手地方上的消息。

做皇帝就是这样,不需要样样事自己亲自动手,但样样事体都要想到,错漏一样都可能被借题发挥。还有钮祜禄氏和佟家,阿灵阿这个公爵也不要做了,佟家也是。既然家族甚大,那就挑个合眼缘的人来嘛。

回到暖阁,胤禔马上批复密折,告诉曹寅低调拿人,将这个“朱慈炤”全家带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