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就是分钱
手印按罢,就是分钱。
要不说司娓娓就是当惯了基层村干的人呢,知道老百姓心里最想的是啥。
临来时就把二十两银子都给兑换成了铜钱,二十贯钱,从车里抬出来,那就是满满一个柳条筐。
在众多目光中司娓娓挥了挥手,崔小强和杨添才俩人把柳条筐上蒙的布给掀开。
就像是新娘子揭开了面纱一样。
不,新娘子揭开面纱都没这么受欢迎……毕竟,这里头的钱,可是人人都有份的!
一贯为一千,都是用绳子串好的。
点算起来简单,单村长叫了两个算账清楚的村民,点了一柱香的工夫就点完了。
单村长做事干脆,也不分户大户小,直接按户分,每家能分到六百多文钱。
这六百多文,拎在手里,那也是沉甸甸一长串,非常的有存在感。
虽说上河村现在的村民家里不见得没有这六百多文吧,可这天上掉大饼子白来的好事,谁不是兴高彩烈的啊?
一个个都是乐得合不拢嘴,拿到了钱就赶紧往回家送,但也有不是户主的闲人不舍得走,就搁那儿站着看分钱的热闹劲儿。
崔小强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
他算是体会到了,在现代有些村子到了年根分红,就坐村口发一沓沓的红票子,那个快活,肯定是平平淡淡的转账比不上的呀!
除了装车铜钱,司娓娓还带了几盒点心和腊肉之类的,这是酬谢老村长的。
另外,司娓娓花了不到一百文,在干果店里称了几斤零嘴果子,这会儿就当起了散财老人,每个小童都有份。
可想而知,现场的气氛能有多欢快了。
司娓娓准备多带一些样品回去,她才一开口,就有上河村的村民争着动手,给整了一大袋子……要不是司娓娓表示已经够了,村民们能把马车上全给装上。
司娓娓一行人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马车都快要瞧不见了,村民们还站在路边呢……
买下了矿渣山,司娓娓又去了季家父子介绍的亨通脚行。
有熟人领路,而且司娓娓这位主顾的生意还是个长期的。
从应祥县到开阳县,运的是矿渣,他们脚行也不用管装车,只要拉上送到开阳县就好,按车结钱,那些矿渣都堆成了山,要全都运过去,最少也得一年两年吧?
本来脚行的掌柜一听司娓娓要运的是矿渣,差点就要翻脸。
应祥县多铁矿,炼出来的铁是值钱又稀缺了,可多余出来的废渣就麻烦得很。
矿渣少了还好,无非填埋起来,矿渣多了,那就像上河村一样,毁地毁田,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这东西可以说是人人掩鼻,避之唯恐不及的,这位姓司的小官人却说买下来要运回乡!
不过,在司娓娓表示可以付订金,立契书之后,这掌柜的也就想通了。
这个活要是真的,其实是好活儿啊!
应祥县到开阳县,快的话大半天就到,在开阳县住一宿,第二天就能回来。
比去别的地方可强得多了!
而且这个矿渣又不值钱,保准路上没有劫道的,他脚行里的那些力工,也不用担心哪个起了小心思来个偷摸私藏,又大量又长期,实在是个非常好的生意啊!
于是痛快地就立了契书。
司娓娓这趟来,除了置产业之外,还计划买几个仆人。
不管是朝圩村,还是卫星村,壮年劳动力的短缺,始终是个大问题。
先开始,朝圩村摸不清外头的局势,而且手上也没钱,但后来卫星村建好,开阳县稳定下来,也有了闲余资金……
若是大泰朝本土人士,有了钱自然可以买庄子买仆人,手里捏着卖身契,一般情况下都不用太担心管束不了仆人们。
司娓娓和王大军他们,那是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想买人回来的。
但崔小强说得对,大环境如此,他们也得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