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藏向导

集市就在布拉达宫附近的小山坳上,两边都是鳞次栉比的小型店铺,写着一些看不懂的藏文,但瞧着店铺门口摆放的货物,还是能辨清卖的是什么的。

当然,由于受到地域性的限制,西藏的集市里并没有多少吸引人眼球的东西,无非就是牛角刀,马鞭,烤羊肉,牦牛干,以及一些竹竿上挂着的各种旅游纪念品。但好在这些东西皆是制作精美,颜色鲜艳,倒也值得买上几件,有热情的老板,还会给大方的客人献上哈达,表达最诚挚的感谢,可谓是宾主皆欢。

刘大少一行人没走多久,就找了个面馆坐下,范德彪说,这家面馆的小刀面是这里的一大绝活,大麦面粉,用天山上的冰水手擀,再配上技艺高超的师傅用片刀销进热乎乎的锅里,不仅吃的润滑,而且有嚼劲,绝不是工厂里的机器可以做出来的。还有一点,就是这锅里的汤,都是用牛骨头熬煮的,颇为鲜美,营养丰富。等面下好了,放进大海碗里,淋上点酱汤,撒点菜蔬,外加几筷子烤肉,真是吃的舌头都咬痛了。

经范德彪这么一勾引,众人肚子里的馋虫也都跃跃欲动了。当下各自找了处桌椅,乐呵呵的围坐成了一团。

西藏的温度很冷,这个季节,外面的常温差不多能掉到零下二十多度,往往刚尿出一泡尿,半道儿就结冰渣渣了。这会儿,众人呼出来的热气,早就凝成了小水珠,白蒙蒙的一片,遮住了视线。

面馆里照顾生意的不少,为了怕食客饥饿,店伙计特地捧着个热水瓶,给还没吃到面的倒上一杯热腾腾的酥油茶,这种天气,如此热度的饮料光是放在手上,就倍感温暖了,滚下喉头,更有一种道不尽的醇香。

范德彪这厮一口气就喝了两杯,而杨卫东和菜青虫却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尝着,时不时还吹口气儿,唯独刘大少喝了一口就放下了,眉头皱起,看来很不习惯。

“这是什么玩意,牛奶不是牛奶,绿茶不是绿茶,哈欠,怎么还放了盐……”刘大少打了个喷嚏,脸颊的肌肉紧紧牵起。

店小二搁着不远,听了他的话,那笑脸,立马就黑了。幸好范德彪见机快,赔了个不是,便将他哄走了。

“大少,在飞机上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注意藏民的风俗礼仪。”范德彪压低了声音,悄悄地推了推刘大少胳膊。

“你……你也没说这东西是啥味儿啊,我听着以为是什么绿茶呢,结果你尝尝,怪味道,甜不甜,苦不苦,咸不咸的……”刘大少苦着脸说道。

“到了这里,既然已经喝了一口,就要全部喝完,不然人家就认为你不尊敬他们。”

“还得喝完?”刘大少两眼一黑,他的确对这种黏糊糊,黄黄的液体,十分的不感冒。

“喝完!”

看到刘大少喝的有些勉强,贾状元示范了一下,然后慢条斯理的解释起来,却原来,因为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

酥油茶是将砖茶用水煮好,加入酥油(牦牛牛奶中提炼的黄油),放到一个细长的木桶中,用一根搅棒用力搅打,使其成为乳浊液。另一种方式是将酥油和茶放到一个皮袋中,扎紧袋口,用木棒用力敲打。所以配置酥油茶叫“打”酥油茶。是女主人招待客人的一项非常费力的工作。

藏民们之所以对酥油茶情有独钟,而不是砖茶,是因为砖茶含酸多,刺激肠胃蠕动加快消化,单喝极易饥饿,必须加酥油或牛奶,条件好的,还可以再加上瓜子仁之类的果品搅拌,这样的话,即使家主出去牧马,只要临走前喝上一杯,路上就不会觉得寒冷饥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