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彗星

帕米兰·罗塞特教授曾根据综合科学家们的独到见解,在一次讲座中对彗星做了如下的定义:

“彗星是一种天体,它由三部分组成,即中心的彗核以及云雾状的彗发以及形状犹如扫帚的明亮的彗尾部分。由于它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具有很大的偏心率,因此地球上的人只能在某个时期才能看到。”

帕米兰·罗塞特认为,这个定义非常准确。不过,这种天体有时也会没有彗核,或者没有彗发和彗尾,但它不失为一颗彗星。

然后,他又补充说,根据阿拉戈的理论,一个天体要成为彗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自己的运行轨道。

二、它的轨道必须呈扁长的椭圆形,因此可以运行到距离太阳和地球无限遥远的地方。

如果一个天体具备了第一条,就会和恒星有明显的区别,如果具备了第二条就会有别于行星。照此推论,如果这个天体不是流星,也不是行星或恒星,那它无疑就是彗星了。

通常,帕米兰·罗塞特教授给人们讲解有关彗星的知识时,他对自己有一天会被某个彗星带到太阳系去漫游这一点从未发生过怀疑。他历来对这种天体有一种特殊的偏爱,无论它有没有彗发。或许,他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预感!在彗星研究方面,他有着极深的造诣。如果说有什么事是让他最为遗憾的,那一定是当彗星和地球碰撞之后,没有人前来弗芒特拉岛听他演讲,不然他一定会立即召开一个演讲会,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更为详尽的论述。

星空背景下的一颗彗星

一、太空中有多少颗彗星?

二、哪些是周期彗星,也就是说在一定周期内反复出现的彗星?哪些是无周期彗星?

三、在什么情况下,地球才会与彗星发生碰撞?

四、地球与彗星碰撞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是不是与彗核的质量有关?

如果有听众能够亲耳恭听帕米兰·罗塞特教授对上述问题所做的解答,那么他一定会感到非常满意的。

在这里,我们来替教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太空有多少颗彗星?

开普勒曾认为天上的彗星多得像水中的游鱼。

阿拉戈根据在太阳和水星之间运行的彗星数目,得出过以下结论:单单太阳系就有1700万颗彗星。

朗贝尔(1)认为,在从太阳到土星的145600万公里的范围内,共有500000万颗彗星。

还有人认为这一空间内的彗星是740万亿颗。

事实上,任何人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颗,因为没有人数过它们,而且也不会去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用开普勒讲过的一个比喻:如果一个渔夫站在太阳表面向着太空垂钓,那么他一钓竿下去肯定能“钓”起一颗彗星。

这还算不得什么。在太阳系以外的广阔区域,还有无数颗彗星。这些彗星没有一定的规则,而是任意在太空中漫游,很容易就会从一个引力范围被吸入另一个引力范围。它们就这样漫游在太阳系,一直穿梭不息。至于有些彗星,人们在地球上根本没见过它们的踪迹,但它们却忽然在地球的天际一闪,随后又突然失踪了,从此再也不知去向。

在太阳系内活动的彗星是否有既定的轨道呢?它们相互之间会不会发生碰撞呢?它们与地球会不会相撞呢?哦,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外力很容易对彗星的运行轨道产生影响,从而使它们的运动不断发生变化。它们的运行轨道可以从椭圆而变为抛物线或双曲线。

木星属于干扰彗星轨道的“高手”。天文学家发现,木星总是在大路中央阻拦彗星的去路,对这些小天体施加强大的影响。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木星的吸力太大了,令那些彗星无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