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三)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午,德国,柏林
虽然距离希特勒的最终败亡和纳粹政权的彻底覆灭,如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半时光,当初那场柏林战役的硝烟早已消散一空。但在眼下的柏林市区,依然是遍地的废墟和瓦砾。至少一半的街区内,公路、公园和广场都还被埋在层层叠叠的碎石和泥沙之下。而剩下的街区也是竖满了脚手架,一副百废待兴的模样。
尤其是在柏林巷战打得最为激烈的国会大厦四周,举目所及,方圆几平方公里内,都是建筑物的空壳,扭曲的横梁直指天际,残存的尚未倒塌的墙壁上,裸露的钢筋四处伸展,如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翼龙残骸。在墙壁的轮廓中,隐约可见烟囱的丑陋形状。到处弥漫着死寂的气氛,散落着未及掩埋的骨骸……
此时,在凛冽的寒风之中,成群结队裹着粗布头巾的德国大妈,还有若干金发碧眼的日耳曼少女,正挥着铲子,推着小车,清理着被瓦砾覆盖的街道,将那些在轰炸中幸存下来、摇摇欲坠的危房,以及在城市防御战之中抢修的街垒和地堡,逐一拆除和推倒,然后还要把砖块和其他建材认真清理出来,以便日后再利用。
由于超过六百万的德国男性在战争中丧命,而剩下的德国男人也多半在西伯利亚蹲战俘营,顺便无偿帮助苏联人开发荒野,所以,刚刚成立的德国社会主义政府,只能让女人承担起了首都柏林的废墟清理和市区重建工作。她们被一个专用名词形容为Trümmerfrauen——大致可以翻译为“瓦砾女人”或者“清砾妇”。
无论在哪个时空,这在德国都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单词,这些妇女们的父兄儿子全被希特勒派往前线,很多从此一去不返。家园全部变成一片废墟。恐惧、悲伤、饥饿、屈辱……但她们却用羸弱的肩膀撑起了支离破碎的家庭,还有这个颓垣残壁、满目疮痍的国度,并在一片废墟上艰难地重建家园。
要知道,她们从事的是一项不仅非常辛苦,而且十分危险的工作,那些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危楼,不仅随时有着倒塌埋人的危险,而且在瓦砾废墟的下面,还埋着不知道多少未爆弹……从柏林的废墟清理工作开始启动到现在,每天都有爆炸和塌方事故发生。但饱受饥寒交迫之苦的德国妇女根本别无选择——在这个已经变成一片焦土的战败国度里,这差不多是她们唯一能够找到的,相对稳定和“正当”的工作……
“……嘟——嘟——嘟——大家注意!大家注意!收工吃饭了!收工吃饭了!”
听着工头的吹哨声和呐喊声,已经工作了半天的玛利亚·斯密特夫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走下一堆由坍塌房屋形成的巨大瓦砾,把手里的铲子靠着墙角放好,然后跟工友们轮流在一个公用水龙头下面洗了洗手,这才走到一个早已排着长队的炊事棚子外边,准备脖子上挂着的金属工号牌,领取今天午餐的食物。
她如今的这份工作非常辛苦,不仅劳动量大,而且几乎全年无休,没有星期天,在圣诞节的前一天还要上工。但相比于纳粹政权覆灭之际那些仿佛噩梦般的日子,斯密特夫人已经觉得目前的生活还算不错了。
……
虽然苏联人在描绘红军征服纳粹德国过程的宣传文件中,大量地使用了“解放”这个词,力图营造一种光荣伟大正义的形象,但德国人却习惯把纳粹德国灭亡的时刻称作“零点”,意指德国新的历史由此开始。
因为,想要让德国民众接受被俄国人“解放”的观念,真的是很困难的。至少对于无数德国妇女来说,俄国人的到来,无异于一场天塌地陷般的大灾难。不客气地说,闯进德国境内的苏联红军,真的离解放者这一称呼有点遥远,倒是跟蝗虫相去不远,镰刀锤子战旗的所到之处不说是寸草不生,至少也是哀鸿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