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除“恶犬”收买军心
德国国防军一直是掌握在普鲁士军人手里的。不但在希特勒上台之初,就是到“二战”结束,大量军官也还不是纳粹党员。为了取得军队信任,使其为己所用,希特勒不得不拿出实际行动来。他做的第一件大得“军心”的事,是除掉纳粹党内“冲锋队”(Sturm-Abteilung,简称SA)那条恶犬。
希特勒和他“以你相称的密友”(Duz-Freund)、纳粹“冲锋队”头目恩斯特·罗姆
原来,从纳粹起家的时候起,就豢养了一帮胳膊粗、拳头硬的无赖,专门做保护本党集会、破坏对手集会的事。这帮无赖的组织,便是臭名昭著的冲锋队。它的实际领袖、“参谋长”恩斯特·罗姆(Ernst Röhm,1887—1934)不但是希特勒早期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而且堪称他亲信中的亲信。德语动词有“duzen”(以“du”,即“你”相称)和“siezen”(以“Sie”,即“您”相称)的区别,在纳粹“党内同志”中,罗姆是唯――个能与希特勒“duzen”的人,即所谓“Duz-Freund”(以“你”相称的密友)。1923年希特勒就用冲锋队破坏过慕尼黑工会的五一节游行。随着纳粹党的发展,冲锋队也迅速壮大。希特勒当上帝国总理以后,它更是恶性膨胀,人数达到300万,是国防部统帅下已经扩充了的正规军的10倍!有了这样的“本钱”,罗姆狂妄地宣称具有普鲁士传统的德国将军们是缺乏“革命精神”的“老傻瓜”,公开提出要以冲锋队为基础创建新的“人民军队”。1934年2月他更提出应该将国防军“吸收”进冲锋队,并且由他来担任国防部长。这自然让普鲁士将军们大感不安,希特勒身边那条恶犬已经成为他们的最大威胁。
罗姆的过分张狂,也让纳粹党内部包括希特勒自己感到不安。此外,在希特勒当上帝国总理以后,两位密友之间在政治上便开始出现分歧。希特勒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许多做法,在罗姆和其他一些冲锋队成员看来都背离了“国家社会主义”,甚至提出要进行“第二次革命”,将主要工业企业国有化,并且实行一系列改革。这对德国经济界也不是个好消息。
一边是罗姆和他的冲锋队,另一边是有着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国防军和德国经济界,希特勒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他很清楚,这时所需要的已经是现代化正规军和经济界的支持,而不是一群只会在街头打架闹事的乌合之众。罗姆虽然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军衔为上尉),并且多次受伤,但远非将帅之才。另外,冲锋队这条恶犬已经养得太肥太壮,尽管还没有对主人构成直接威胁,但已经让人感到不安。于是,在1934年6月30日那个“长刀之夜”(Nacht der langen Messer),希特勒以罗姆企图发动政变为由,“一举”除掉了冲锋队。这一事件也被称为“罗姆政变”,包括罗姆在内的82个大小头目悉数被枪杀。
除掉冲锋队这个行动被认为是纳粹党的“净血”,在德国大得人心,在军队里更理所当然地受到欢迎。兴登堡总统便对这位总理表示感谢,国防部长维尔纳·冯·布隆别格(Werner von Blomberg,1878—1946)也向希特勒表示祝贺。1936年4月20日,在希特勒47岁生日那一天,他又给布隆别格送上一份厚礼:晋升元帅,使他成为纳粹执政以后第一个晋升元帅的人,比戈林晋升元帅(1938年2月4日)早将近两年。还没打仗,谈不上战功便得晋升,布隆别格和普鲁士军人们自然明白那是为了什么。
但是国防军军官们在高兴中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除了一“犬”,还有一“鹰”,即由冲锋队原来一个分支发展而成的“党卫队”(Schutzstaffel,简称SS)。它的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1900—1945)不像罗姆那样张狂,却远比罗姆阴险。他和希特勒、戈林、戈培尔实际上是纳粹最重要的四个人。很快,党卫队就建立起名叫“武装党卫队”(Wafferi-SS,亦译“党卫军”)的自己的军队,它不属于国防部而直接听命于希姆莱。战争后期这支纳粹党直接指挥的军队已经发展到约60万人,而任何一位国防军将军都知道,如果哪个战役自己不得不和元首这支“嫡系”部队配合作战,绝对不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好在党卫军更多是做管理集中营、枪杀战俘、“解决”犹太人那样一些正规军不屑去做的事情。总的说来,战争期间普鲁士将军们指挥的德国国防军还是比较遵守各项国际公约的,大量违反国际公约、“和尚打伞”的事都是党卫队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