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这很可能是一次决定性会议”

1

希特勒预言英美之间将会有日益扩大的裂痕,这并非基于纯粹的愿望。像1944年,英国人希望仅由一支部队进攻德国北部,而美国人则仍然要求发动更广阔的攻势。艾森豪威尔又一次进行折中:蒙哥马利做主角,领导主攻;而布雷德利则在南部发动第二主攻。和以前一样,这一折中方案只是让双方都不高兴。

1月31日,马耳他,在联合参谋部的第二次会议上,比德尔·史密斯宣读了艾森豪威尔的一封电报。在电报中,艾森豪威尔向大家保证,自己仍然计划让蒙哥马利以“最大的兵力以及完全的决定权”,从北部渡过莱茵河,然后等待布雷德利和德弗斯迫近这一区域。不过他又补充道,只有“当南方的局势允许我在不过度冒险的前提下集结必需的军队时”,才会采取这一计划。

布鲁克感觉很泄气。对他来说,这封电报不过是又一次试图取悦双方。这只会使本已混乱不堪的局面更加混乱。同时让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信,艾森豪威尔是一个“二流玩家”。那天晚上,他在日记中写道:“因此,我们又一次被困住了。”

如果能知道马歇尔对当天议程的看法,肯定会很有趣。不过,他不写日记。事实上,他甚至都很少和自己的部下讨论此类问题。一次,他对自己的密友约翰·E.赫尔少将,作战部里相对年轻的一位首脑说,他永远也不会写书,因为他无法直言不讳地评论某些人。

马歇尔最为遗憾的一件事是,他本人没能成为欧洲的盟军总司令。丘吉尔本来属意于他,但是罗斯福听取了莱希(1)、金(2)和阿诺德(3)的意见,认为五角大楼更需要他。后来,马歇尔推荐了一位著名的飞行员,他的前任作战参谋弗兰克·M.安德鲁斯中将。但不久这位将军便在冰岛死于飞机失事。马歇尔的第二选择是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在珍珠港事件发生时,艾氏还是一位相对无名的准将。有些人说,艾森豪威尔只会对马歇尔随声附和。然而,像赫尔那样的亲密伙伴却声言,如果说二者之间是父子式的关系,那么马歇尔的确从不独裁。这一点,私下了解两人频繁往来的书信内容的任何人都可以证实。艾森豪威尔和他的参谋部做出决定,而马歇尔几乎每次都予以批准;即使不同意,参谋长也只是进行询问,而从不批评。

尽管在马耳他会议期间,马歇尔看上去如以往任何时候一般沉着冷静,但实际上,他正强自按捺着因英国人不信任艾森豪威尔而愈燃愈旺的怒火。他们一再要求给艾森豪威尔配个副手,让其指挥一切地面军事行动。马歇尔担心,这将使他们有机可乘。英国人一直声称,这样一个任命,可以给艾森豪威尔更多的时间,使他充分履行总司令的职能。马歇尔始终反对这个建议。几天前,他曾对艾森豪威尔说:“只要我还是参谋长,就决不让他们强加给你一个地面总指挥官。”

那天夜里,布鲁克正准备上床睡觉,比德尔·史密斯突然到访,要和他聊聊天。闲聊了几句之后,布鲁克说,他怀疑,作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是否“足够有力”。这促使史密斯建议两人开诚布公地谈谈——坦率地,非正式地。当然,布鲁克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他开始直言不讳地吐露说,他非常怀疑艾森豪威尔,因为他过分注重战地指挥官们的意愿。史密斯回答道,艾森豪威尔管理着一批高度个人主义的将军,像蒙蒂(4)、巴顿和布雷德利那样的人,只有软硬兼施才能驾驭。

这丝毫没有引起布鲁克的关注。他说,艾森豪威尔过去经常因为别人的意见而背离自己的目标。他特别擅长协调盟军之间的分歧,然而,他对各方观点的同情,却使他总是被前一个与之交谈的人过度影响。史密斯尖锐地反驳道,最好将艾森豪威尔的能力问题提交联合参谋部。布鲁克立刻改口,承认艾森豪威尔具有很多杰出的品质。布鲁克本来不也批准了任命艾森豪威尔为总司令吗?他所希望的是,他说,史密斯本人能够意识到,将兵力集中在北部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允许布雷德利把针对法兰克福的“第二主攻”变成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