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战术与交战

在国内作战时,需要给军队准备一个最有利的战区,以保障军队占有真正的优势,这也是战略的主要目的之一。关于这点,我不准备再补充了。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方向上,要塞、营垒、桥头堡的配置,以及交通线的保卫,都是囊括其中。我已经给出了具体的规则,读者可以轻易地确定这些固定的和临时的交通线和决定点。拿破仑经辛普朗和蒙塞尼斯修筑公路,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例证。奥地利人从1815年开始,就一直在利用拿破仑的这些经验,修建了从蒂罗尔通往伦巴第、圣哥达、思普吕根的道路,还设计、修建了几个要塞。

在重大政治和战略问题上,相互竞争的两军具有决定意义的争斗,就可称之为交战。战略能使军队指向作战地区的决定点,为交战的胜利做准备,并预先影响交战的结局。但是,交战方往往需要具备战术、勇气、天才、运气,才能取胜。

所以,大战术是巧妙组织并指挥交战的一种科学。大战术的组织指导原则同战略的一样,就是将主力用于能获得最大战果的决定点上,集中对付敌军的一部分。

有人称,交战就是战争主要的、具有决定性的行动。这种观点不够准确,往往有些军队之所以溃败,是因为受一些战略行动的影响,并没有大规模交战,而只是一些小战斗。当然,具有决定性的胜利,也能取代大规模的战略行动,而获得最后的胜利。

一次交战的结局,往往由非战争艺术范围内的各种因素所决定,如采用战斗队形的种类,执行措施的才干,全军官兵对统帅的忠诚,部队的协作精神,部队的冲力、比例和素质,各兵种的优势和运用,以及最重要的——军队和民族的士气。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决定了交战的结局。这和克劳塞维茨所说的不一样,他说,不采取迂回机动,交战就不能获胜。请恕我不能苟同。扎马战役[1]中,汉尼拔几小时内,眼睁睁看着自己二十年的荣誉与战绩毁于一旦,可西庇阿并未对其实施迂回。那些采取迂回的,也没几人获得成功,不论是在里沃利,还是在斯托卡赫,抑或是奥斯特利茨,迂回都没有成功。从本章后边对迂回机动的论述,读者可以看出,我是绝对不反对为击破或迂回敌军翼侧的机动,我鼓励采取机动。不过,我的前提是,要及时和巧妙地机动。同时,我也相信,要夺取敌人的交通线,并保障自己的交通线,战略机动比战术机动更可靠。

交战可分为三类:防御战,即军队占据有利地形等待敌人而进行的交战;进攻战,即军队攻击处于已知阵地的敌军;预期外的交战或双方行军中的遭遇战。接下来,我们将依次研究这些交战和与之相关的各方面。

防御阵地和防御交战

在军队预期战斗时,必须占领阵地,并构成战斗线。我已经在前文中指出战斗线与战斗队形这两个经常被人混淆的术语的区别。

照我看,战斗线就是军队为占领某一地区,准备战斗而确定的阵地。这种阵地可能是展开的,也可能是由多个纵队构成的。这个定义适用于按照队列命令部署成一线或多线的军队。所谓战斗队形,则是军队实施机动时所采取的部署,如平行队形、斜形队形、垂直队形。

战斗队形是一个新词,但我认为对它下定义以示区分是完全必要的。从这两个概念的本质看,战斗线是防御体系所特有的,因为在防御作战时等待敌人攻击,不知敌人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展开攻击,在此情况下,防御方只能构成不固定的战斗线。相反,战斗队形表示为进行战斗而进行的编组,并预想实施机动,所以较为适合进攻。但是,我不赞成战斗线只能用于防御,因为一方的军队攻击敌人阵地时也可能采用战斗线。同理,防御的军队也可采用各种战斗队形,这是很常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