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1

“嘟—”

戴着墨镜的军士长吹响了哨子。

赵小柱从高台上直接栽下来,滚到地面上。这不是中国特种部队传统的特种障碍,而是美军游骑兵突击队员学校的游骑兵障碍。甚至在场地里面还可以看到“RANGER”的标志,这是按照1比1的比例照搬过来的美国陆军乔治亚州本宁堡Darby营区训练设施,精确到了每一根木桩的高度和直径。这个障碍是著名的Darby Queen(达比皇后),要求是在跨越每个障碍之前必须做满规定数量的俯卧撑,而且要承受军士长的恶言侮辱,打击受训学员,把心理脆弱者淘汰出去。

在美国众多的特种部队中,游骑兵(又称陆军突击队)是一支历史悠久,武力强悍的精锐部队。拥有光荣历史与优秀传统的游骑兵,凭着不畏不惧的精神和毅力在各地执行世界警察的角色,并获得国际上的认同与赞扬。就如同代表游骑兵精神的座右铭“游骑兵,做前锋(Rangers, lead the way)”和绣着RANGER字样的黑色贝雷帽(更高级士官授予沙色贝雷帽)及飘带型臂章,一直是游骑兵荣耀与尊严的象征。

美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但是美军却是世界上排名前三的最重视保持军队传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军队。

美军游骑兵的由来可追溯至公元1670年,美国殖民地时期就有使用“Rangers”名称及战术的小型军队。当时美国为了应付善于突袭战术的印第安人,于是组成小型的侦骑队伍在屯垦区四周区域巡防以观察敌人活动并提供早期预警。由于他们的巡防距离称为Range,因此一般人们称这支队伍的士兵为Ranger。

1942年5月2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区,Lucian K. Truscott少将欲建立一支能与英国突击队员并肩作战的美军部队,此外为了突出美国特色,于是将这支部队取名为Ranger,并且由William O. Darby少校领军。

二次大战期间游骑兵较著名的部队是参与诺曼底登陆的第2营和第5营(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之背景部队)。1944年D-Day当日,诺曼底登陆的主力是美军第7军团与第5军团,游骑兵则隶属于第5军团。登陆当日美军遭遇德军第352步兵师的猛烈攻击,当其他步兵被火力压制无法前进时,受过严格训练的游骑兵不畏生死地迅速突破防线。虽然伤亡极为惨重,例如编制70人的第2营C连登陆后死伤58人以致全连解编。可是游骑兵的英勇善战不但让并肩作战的第29师步兵刮目相看,更获得第29师副师长Norman D.Cota将军的称赞,因而留下不朽的至理名言:Ranger, lead the way!

但是这些游骑兵部队在战后都被裁撤了,现代游骑兵75团的真正前身却是另外一支部队—5307混合支队。

5307临时混合支队〔The 5307th Composite (Provisional) Unit〕,代号“格拉哈”(Galahad),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和英国丘吉尔首相在1943年“魁北克会议”上为布署反攻缅甸而决定编成的一支特种部队,它的任务是渗入缅甸日军后方,切断敌军的供应及交通线,同时协助美国工兵部队修复已被敌军切断的滇缅公路。部队的成员大多召募自巴拿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危地马拉等富有森林作战训练的美国部队志愿兵,由法兰克·麦瑞尔准将(Brigadier General Frank D. Merrill)率领。因此,5307混合支队又被称为“麦支队”。

麦支队在缅甸丛林当中有着出色的表现,在热带丛林当中把日本人打得屁滚尿流。美国国防部授予麦支队“杰出部队褒扬令”〔(Distinguished Unit Citation),1966年改由国会颁发“总统部队褒扬令”(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全体官兵均获赠“铜星勋章”(Bronze Star)。

美国陆军游骑兵特种部队,秉承了骁勇善战缅甸丛林山地的麦支队的优良传统。他们每年都要在佛罗里达州Eglin空军基地的第6游骑兵训练营和菲律宾美军基地接受丛林低洼地训练。在充满毒蛇沼泽的原始丛林中,年轻的游骑兵们必须在此生存与战斗,以掌握热带丛林作战的高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