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君威难振
许多人在第一次见到沈大将军的时候,首先关注便是那俊美仪容。虽然以沈大将军当世之权势威望,再惊叹议论于其人仪容如何,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舍本逐末,但其光华慑人又实在让人难以忽视。
崔悦、卢谌等人,虽然真正名起永嘉之后,但人生前半程也游走中朝,屡见中朝人物风采,特别之后所跟随的刘琨,本身便是十足的名士风貌,多多少少受此影响。
之后流落辽荒,所见多边胡面目狰狞之众,虽然也明白那些记忆中的旧年浮华珠玉之无用,但也难免追思喟叹。
如今得见沈大将军人物在前,崔卢二人心中也不免感慨盛名之士、其必有因,他们旧年也曾有幸得睹许多中朝名流风采,但一时间竟然想不出记忆中何人可以媲美。
江东本蛮土,素来乏甚人物,在见到沈大将军风采如何之后,二人才渐渐体会到何以南渡士流济济,居然还会让这个出身吴乡之人得幸帝室。
士美则近妖,中朝评鉴人物,虽然颇重仪容,但也并不止于仪容。中兴以来,江东仪态出众者不乏,譬如旧年同样以姿容俊美而著称的杜乂与卫玠,前者所得评价便远逊后者,杜乂仪容之外便乏甚可夸,而卫玠风神俊朗,以质夺人。
而能够跟如今沈大将军稍作比较的,如卫玠这种风流宗主还是稍逊颜色,至于同样妖冶名盛河洛的谢尚也是风采大逊,威势更不能及。倒是已故多年的中书庾亮偶被提及,二者经历不乏类似,俱以姿容俊美得赏,又因帝眷隆厚而至显。
所不同的是庾亮黄门骤幸、殊无事迹,阴谋于内,祸乱及外,小巧拙用,不胜于大,满腹荆棘,伤人害己。
而沈大将军则不然,冲幼救父、及长救君,却强梁之催压,挽大厦于即倒,定祸乱于阙内,宣威胜及四边。璞质深沉,心计渊博,胸怀之内阔藏山河,人入其中,茫然不觉,迷途难出,遂成爪牙。
当然最后这一段评价不是什么好话,但就算是对沈大将军看不顺眼的那些时流们也不得不承认,沈大将军心计之深沉,已经不是寻常人能作度量。
中兴以来,权臣频出,往往会与皇权以及依傍皇权的世家产生摩擦与碰撞,王敦、庾亮包括因擅作废立逆谋而伏诛的诸葛恢,但他们无一能够达成沈大将军当下这一局面。沈大将军对于皇权已经不再是抵触或者僭越,而是完全的囊括、包容。
崔卢二人虽然归国未久,但通过近来与时流的交谈,对行台目下这种状况也渐渐有所了解。而随着他们了解的越深入,对于沈大将军的忌惮或者说钦佩就越深。
由古至今,生人种种权力,父亲对儿女、丈夫对妻子、师长对门生等等,当中最高无疑是君王对臣民。但是在南国则不然,所谓行台不行、明堂黯淡,君王的权力已经萎靡到了极点,而臣子之权力与威望却达到前所未有之高。
之所以会有这种局面,自然还是由江东特殊的时局所造成的。可以说中兴以来,皇权便始终不振,王与马共天下、庾与马共天下,虽然是立足于互惠的分享上,但对皇权始终是一种残害。
而在沈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达成前,以沈大将军为首的北伐派由于在北方已经可以说开拓出一条复兴之路,然而以琅琊诸葛氏、王氏为首的越府余孽却仍贼心不死,垂死反扑。
这一次逆乱虽然被成功镇压下来,但却透露出来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旧年以皇权为基础的这种统治构架已经不再稳固。皇帝已经没有了再去统合各方力量复兴社稷的威望,沈大将军却拥有。对于世道而言,皇帝可以没有,但沈大将军却决不可缺。
当然皇权羸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业客寄。三国乱世一统于中朝,江东归治最迟,兼之中朝统一太短,东吴在常人的观念中仍是所谓的异国。甚至就连元帝司马睿在世时,都常常忧叹寄人篱下,全无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