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煎熬

崇祯皇帝此时才刚到扬州,便收到了包头巡抚杨嗣昌的禀告,于是,他万分抱歉地通知田贵妃,不好意思,这次扬州探亲之旅要取消,他必须得立刻赶往京师处理紧急事务。

田贵妃听了,不但没有一丝不高兴,反而非常赞成崇祯皇帝要以国事为重,只是要求,下一次一定要陪她回扬州一趟。

崇祯皇帝自然想都不想,就答应了。此时他的心思,已经全在北方了。

自从辽东被收复,满清被灭之后,大明北方已经没有敌人。大明的重心,其实是转到了藩王封建海外这个国策上,重点则是南洋。

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安南、南掌、吴哥,甚至和莫卧儿王朝都有战事,而再远一点,吕宋也已经被打下,接下来的大概率大战,就是南洋和西方殖民者的战事了。

但是,这些南方的战事,都是以南方军队为主。这个时代,要是调北方军队前往南洋这边的话,不要说和敌人打仗,光是水土不服的非战斗减员,就不是大明能承受得起的。

这也就是说,大明以前重点建设的军队,也就是九边重镇的军队,基本上就成了摆设,丢在那里闲着了。这个,并不符合大明的国家利益。军队要是不打仗,就算平时再有训练,战斗力都会衰减的。

因此,崇祯皇帝也一直想给北方军队找事干,因此,他还特意埋下了卫拉特蒙古的伏笔。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有了回报。不趁这个机会,让北方军队动一动,就亏了那么多军饷了。

不过北方军队一旦大规模出战,那就不止是军饷的消耗了。因此,崇祯皇帝必须先算一算这个出战的成本和收益,看怎么样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崇祯皇帝在聊天群中,当机立断地吩咐杨嗣昌道:“卫拉特蒙古乃是朕之藩属,如今遭遇危难,朕绝不会置之不理。卿且派人联系鄂齐尔图汗,告诉他,大明立刻整军备战,救援卫拉特。只是大军开拔,还需钱粮军队调拨,需要他再坚持一二,等待大明军队到达!”

杨嗣昌得到这份旨意,不由得大喜,总算有了获取军功的机会了。就不信了,这次往西出兵,还会没有自己这个包头巡抚的份!

正在这时,崇祯皇帝又补充道:“鄂齐尔图汗身负重伤,可速来大明,朕派遣最好的御医去草原,为他医治伤势。”

在吩咐完这些之后,他又立刻通知九边重镇的巡抚总督,清点可用人马和钱粮,并同时也通知内阁首辅温体仁,让他也清点朝廷的钱粮,他要知道,以目前朝廷的能力,能支持大明在北方发起多大的战事。

虽然此时没有准确的数据,不过崇祯皇帝心里其实也有点数。这几年,大明开海,由冷面阎王孙传庭的主持,所收税银都抵得上以前的国库总收入,甚至还要多了。

而在南方发动的战事,则多是用了各地藩王的钱粮,朝廷付出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好处却有很多。不但藩王所占的大批粮田,在经过拍卖之后,不影响祖制的情况下,成为了税收田,更为重要的是,藩王新建,分流了大量的灾民和流民,减轻了大明内部的压力。

原本历史上,最终压垮大明王朝的民乱,自从陕西流贼被镇压,藩王封建启动之后,就压根没有形成什么气候,极大地缓解了大明的财政,也让大明各地的民生免遭破坏。

另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好处,就是藩国新建,又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大明王朝隐藏在民间,被藏在地窖中的银两,也被调动了起来,参与到了商品生产、流通和藩国的建设中去。这个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好处,在短期内还不明显,但对于来自后世的崇祯皇帝来说,已经确信,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会带动大明的经济腾飞。

在这方方面面地好处下,崇祯皇帝有理由相信,他想要在北方打仗,应该不缺钱,不过粮食倒是一个问题。为此,他又重点向他的臣子,比如归化总督洪承畴,吏部尚书徐光启询问了有关高产作物在这几年的推广情况。具体的数据,他在京师召开御前会议之前,一定要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