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钢材紧俏

不过程恒生却很不识趣,看大家都放松下来,突地来了一句:“陛下,微臣刚刚想起来一事,现在才来得及说。就是我们中华帝国如今就算想要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暂时可能也修建不成。原因就是钢轨完全不够!

除非工务部那边能短时期内提供一大批钢材制造钢轨,或是商务部的外贸局能立刻尽快采购大批钢材甚至钢轨,总共125万吨钢轨,就算如今只修建修建6000公里,也要60万吨钢轨。

如今铁道司那边早就没了多少钢轨库存了。这些年,几乎除了像克虏伯火炮和铁甲舰等军舰以及一些机器设备的制造之外,其余的工务部下属的各大钢铁厂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钢材,都被用来制成钢轨,一送入铁道司便被运往修建铁路的前线工地上。

整个交通部的铁道司下面,也仅仅只有7万吨钢轨,这其中有4万吨正准备调往川陕修筑西安至成都以及成都至叙州这段的铁路线,而另外3万吨是为兰州至伊犁之间的铁路储备的。

除了这7万吨,微臣估计整个帝国,包括各大钢铁厂和外贸局下属的各仓库、各省供销社的仓库等,也不会有太多钢材。”

听到程恒生的话,冯云山才猛地醒悟过来:是啊,以如今中华帝国的钢材存量,根本就不够修建如此长距离的铁路。

他刚才一心想着那12亿圣元的投入上面,倒没有很在意125万吨钢轨的问题。现在经程恒生一提醒,才回过神来:可不是,自己先前记得需要这么多的铁轨是个问题,还问了下曾观澜如今帝国内部的钢材产量是多少,每年进口多少。可没想到,曾观澜死脑筋,一直较真着想说服自己不要修建环西伯利亚大铁路,并且还一直从12亿圣元的投入上面去劝谏自己。曾观澜也根本没回答自己的钢材问题,而自己也被一气之下给搞忘记了。

作为中华帝国的皇帝,最近些年帝国逐渐走上正轨,发展也朝着他设定的方向往前迈进,性格使然,冯云山并没有太多的将权力死死抓在手中。这正是他设置内阁的目的,原本就是想建立一个类似君主立宪制的帝国,内阁总理对自己这个皇帝负责就行了,所有的具体事务,由内阁总理和内阁各部去理会。

正因为这样,冯云山这个甩手掌柜并不是很清楚帝国的钢材产量如今具体到底是多少,他还只是记得在三四年前的时候,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达到10万吨,而生铁产量却有130万吨,当时他还鼓励那些钢铁厂长和工程师们好好研究,攻关提升技术,将如此多的生铁尽可能多地转化为钢材,满足帝国庞大的建设需求。因为当时修建铁路加上其他的各种工厂搭建、军工武器的制造,当年还从西洋进口了将近3.5万吨的钢材,冯云山有些印象。

如今虽然三四年过去,即便以帝国跨越式的发展,也不可能短短几年生产出上百万吨的钢材。何况每年都是供不应求,许多省份的巡抚在年底进京述职的时候还老爱哭诉钢材水泥化肥等供不应求,请求朝廷多批准点份额给他们。即便生产得多,进口得多,估计也存不下多少,早被抢出去了。

想到这里,冯云山心中一动,想知道自己的帝国到底在钢材方面情况了,便问道:“曾爱卿,程爱卿,你们两人与钢材打交道最多,给朕说说,帝国如今的钢铁生产和进口情况如何?”

程恒生显然真的不大清楚,他只是交通部的副部长,一门心思扎在铁路、官道马路等交通建设上面。只是因为铁路修建需要钢轨的原因,才稍稍了解一点钢材的信息。

曾观澜显然对帝国钢铁产业大体上还算了解,立刻回禀道:“回禀陛下,微臣糊涂,微臣刚才忘记给陛下禀报钢轨的供应情况了,还请陛下恕罪!微臣记得一些工业数据,就背给陛下听听。太圣六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000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30万吨,钢材产量10.3万吨,水泥产量400万吨的规模;太圣七年(1860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6000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60万吨,钢材产量14.5万吨,水泥产量700万吨的规模;太圣八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8500万吨,生铁产量达到210万吨,钢材产量18万吨,水泥产量1200万吨的规模;太圣九年,也就是去年,整个帝国煤炭产量达到1.2亿吨,生铁产量达到260万吨,钢材产量23.5万吨,水泥产量1500万吨的规模;今年已经接近岁末,虽然数据还没统计出来,预计整个帝国的煤炭产量能达1.5亿吨,生铁产量达到320万吨,钢材产量能达30万吨,水泥更是能达2000万吨。而这期间,每年从西洋诸国进口的铁轨等钢材,从太圣六年的4万吨,到去年的8.2万吨。而这些,大部分都是钢轨用在各地铁路的修建上面了。也正因为我们从西洋诸国购进的钢材太多了,导致海外这几年的钢材价格飙升,甚至连想多购买一些,都买不到了。帝国具体每年的钢铁消耗使用数量,一直无法完全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每年的生铁和钢材的产出和进口之后,几乎没有滞存的现象。也就生铁方面,在各省的供销社会存储部分,也只是用于给各省的大型工厂和五金厂用来作为原材料备货中转的,一般中转期的备货量也不会超过半年。各地还经常出现叫苦说钢铁不足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商务部的外贸局从洋人那边的主要进口货物中的一项便是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