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四城之战(一)
陈新无奈的看着刘之纶的大军出城,在场众官都知道刘之纶凶多吉少,但都装出一副欣赏模样,只是夸奖,陈新虽然心中不忍,但也不会陪着去送死。
刘之纶的大军出城后,慢慢走到通州,通州的总兵便是陈新的老领导杨国栋,他活动能力超群,在京师铺好了路,正好建奴入关,朝廷议设通州总兵,他资格人情都有,顺理成章担任了这个职务,而且他很会来事,不断的跟京师告急,使得兵部根本不敢调通州兵勤王,他也就安安生生的在通州城里呆着,然后上些不痛不痒的奏疏,貌似给朝廷考虑,其实都是他的私货,他甚至建议在通州沿运河建一百零八座烽火台,这样下次建奴来的时候就知道他们从哪里渡河的。他是打算把辽西的碉堡战术复制到通州来,他顺便吃点工程款,接着他又提议把通州的兵额加到两万,而且还必须是义乌东阳兵。
兵部自然不可能理会他,杨国栋也是漫天要价,既然不还价也就算了,他继续安生的呆在通州,干看着后金兵掳掠了张家湾,然后又大摇大摆的从城外经过,总之是闭门不出,这次刘之纶来了,他还是闭门不出,也不让刘之纶进来。
杨国栋对京中的官员十分了解,这个刘之纶是书呆子类型,又是临时提拔起来的,没有什么背景,就敢甩脸子给刘之纶,说不开门就不开门。刘之纶只得在城外扎营,正好遇到雨雪交加,许多老油条乘机又逃了,其他人也不愿此时赶路,便停了两日,马上就有些御史弹劾他畏战逗留,刘之纶气愤的上疏自辩,得到崇祯的勉励后绕过通州继续东进,他此时已经抱定必死之心。
刘之纶虽说出门就碰一头包,但他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性格,继续前进到蓟州,这次他遇到的是马世龙,马世龙让他先上,承诺在后面掩护他,于是刘之纶带着一万大军经蓟州往遵化而去。
他们一路慢慢吞吞,刚过蓟州就被后金哨探发觉,代善亲自带兵救援遵化,刘之纶在遵化城外娘娘庙山依山结营,看后金兵来了,就发炮打去,结果那木炮没打到敌人,自己炸了,刘之纶带的大军本就未经训练,也毫无战阵经验,被这一下子吓得不轻,营地大乱,后金军乘机攻山,最后将刘之纶射死在一块大石后,刘之纶一万大军分为八营,只跑掉一营,答应掩护的马世龙也没有出现。
从此以后再没有大股明军敢来挑衅,喜峰口附近叛变的城池发现后金主力回来后,纷纷弃城而逃,再次被后金军占领,皇太极把这块地方看做了自己的地盘,甚至发布布告,让那些逃散的村民回去种地。
皇太极抱着对明军的极度蔑视,既想保留这块飞地,又想回沈阳休整,只留下部分兵力防守四城,其余后金军二月中旬开始陆续出关,带走的除了他们抢夺的财物外,还有掳掠的大批汉民。
夹在山海关和蓟州之间的这片领地,有四个主要城池,分别为遵化、迁安、永平、滦州。西北是遵化,中间是迁安,南边是滦州,东边是永平,北边就是大安口到冷口的蓟镇边墙,关口已经都被后金攻克。除了北方外,飞地的三面全部在大明的势力包围之中,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突出部。
大明此时大乱未起,虽然京畿残破,但国力还在,各地勤王军越聚越多,除了甘肃又哗变一营外,其他都到达了京师,崇祯彻底放下心来,局势慢慢稳定,明军开始积聚力量,准备将后金逐出关外。
……
崇祯三年的三月初,北国春暖花开,天津卫似乎也从冬眠中醒来,运河化开后,这个城市将恢复往日的喧嚣,但是今年运河边的商铺有一半没开,一部分是南下躲兵灾,一部分是不看好北直隶的残破,要看看风头再说。
一艘海船停靠在卫河的小码头,刘民有一脸倦容的走下跳板,陈新事先招呼都没打就跑去了北直隶勤王,赵夫人在家里每天以泪洗面,几乎认定陈新无法回来,刘民有只得派人去天津打听消息,谁知那人回来说陈大人留下遗书就去了京师,刘民有也不敢跟赵家说,他细细查了董渔前几个月的清单,火药都比正常月份多要了一倍,陈新自己还预支了二万两银子,加上宋闻贤运去天津的铜钱并未回款,应当都是充作了陈新的军费和运作费,他事务繁杂,到此时才发现陈新是早有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