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0章 露面!第三位北原十豪!(一)
事实上,在“泫氏城之战”前,肃王军的军粮情况就已经开始紧张,只不过当时赵弘润将击败暴鸢、靳黈两位北原十豪级别的韩国猛将摆在头等大事上,因此没有去考虑军粮问题而已。
确切地说,当时粮食问题并不关键,因为那时候赵弘润是打算撤兵的,只不过他很清楚一点,倘若他当即下令撤兵,那么,韩将暴鸢必定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他们,像狩猎的狼群那样一口口地撕咬猎物。
因此,赵弘润希望在撤兵之前,想办法重创暴鸢军的轻骑兵。
进攻泫氏城,实际上就是为了引出暴鸢军三万骑兵而已,否则,在后路被截断的情况下,赵弘润要这么一块飞地做什么?
没想到“泫氏城之战”,战果比他预料的还要出色,非但重创了韩将暴鸢的三万骑兵,连带着另外一位北原十豪、韩将靳黈都顺带着击败了,一口气攻陷了泫氏城,这就难免让赵弘润有些心猿意马——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按照原定计划撤退么?
要知道,泫氏城的北面就是长子城,这是上党郡境内非常关键的一座战略城池,它四通八达,是连接上党郡南部与北部的枢纽城池,战略意义相当于河东郡西部的临汾与安邑。
并且,长子城也是曾经属于魏国的城池。
赵弘润不清楚确切多少年前,长子城属于他魏国,是他魏国在上党郡与韩国隔山对峙的桥头堡。
在那段岁月,韩国的骑兵还未像如今那样强大,步兵与弩兵仍然是韩军的主力。
当时,魏韩两国的交锋主要就发生在长子城东北侧的山间栈道——为了进攻长子城,韩国从邯郸郡西部的“毛城”,修了一条横穿太行山的山间栈道,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局部战争。
为了阻隔来自韩国邯郸郡的军队,魏人在长子城东北修了一座关隘,即是曾经相当有名的“壶关”。
在漫长的岁月中,长子城支撑着魏国的上党南郡,使魏人能坐拥包括泫氏城在内的这片肥沃的土地。
但是后来,“壶关”失守、“长子城”也失守,魏人只能向南撤离,在如今的“天门关”与“孟门关”一带重新建造关隘。
再后来,魏国连“天门关”与“孟门关”也丢了,彻底失去了上党这片肥沃的国土。
因此,作为一名魏人,作为魏国的皇子,赵弘润其实非常希望能够帮助自己的国家夺回曾经的失地,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将百余年前魏韩两国在上党郡境内对峙时期的古老地图,拓印下来,带在身边。
而眼下,泫氏城已被他赵弘润所攻克,长子城就在眼前,赵弘润是多么希望能挥军往北,夺回长子城这座曾经属于他们魏国的城池。
但是,他麾下的军队没有军粮了。
十万肃王军,每日的军粮消耗,相当于一座用粮谷堆积而成的山丘,相当夸张。
肃王军的后勤运输,走的是皮牢关这条路线:魏国国内,由户部与兵部联合组织的运输军粮的民夫队伍,会源源不断地将粮食运到前线。先运到“临汾”,再从临汾县经唐县、皮牢关,最终运到肃王军军中。
值得一提的是,肃王军的军粮,一般以“速食”或者“即食”食物为主,比如炒米、羊饼、肉干等等。
这是赵弘润提倡的,毕竟他麾下的肃王军,因为训练有素而且配备魏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因此进攻力非常强悍,这就导致肃王军往往能在几日内连续攻克数地。
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人觉得某位肃王擅长速攻战、远袭战。
但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后勤粮草供应不上。可能在某个时期,负责运粮的民夫队伍,速度甚至还没有在前线攻城拔寨的肃王军的速度快。
为了避免延误战机,赵弘润提倡速食性的军粮,用炒米、羊饼、肉干等方便储藏,且不容易变质的食物作为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