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强干弱枝

昭襄王亲政

当范雎成为秦昭襄王的亲密战友时,魏冉并没有发觉。

上次,他发动的阏与之战,被赵奢打了个大败,虽然没有受到什么巨大损失,但觉得很丢面子。

他很想把这个面子找回来。

于是,他又派胡伤带兵过去攻打赵国,而且一定要攻打阏与。面子在哪里丢掉,就得去哪里找回来。

胡伤带兵过去,大打一场,结果“不拔”。

范雎看到魏冉的这个做法,是个明显不成功的做法,心里就偷笑。跑那么远去攻阏与,得到了又怎么样?连廉颇都不愿去救的地方,秦国拿下了又有多大作用?当然,魏冉可以说是找回了面子。可是这个世界最信奉的是那个丛林法则,利益才是第一要务,面子是当不得饭吃的。

范雎知道,如果光当这个客卿,天天在深宫中陪秦昭襄王聊天灌水,时不时出点主意,自己这一辈子只会是一个优秀的幕僚,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是万万不能的。他必须涉足军权。当然,他要是突然走进军界,那是不可能的。

他建议秦昭襄王,可以派五大夫绾去打魏国。

魏国的实力确实有限,目前国内的牛人又缺乏,而且离秦国又近,一抬脚就可以踏进魏国的领土,打起仗来,很方便。

绾没有辜负范雎的期望,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怀城。

公元前267年,又发生了件大事,秦国的太子本来在魏国做人质,可是这哥们儿身体素质太差,居然死在那里。这哥们儿后来被称为秦悼太子。我们无法知道他的水平如何,但如果他不死,而是健康地活着,最后继承了秦昭襄王的大位,那以后中国的历史又该怎么写?

太子死了,秦国更没有什么顾虑了。

在范雎的要求下,秦昭襄王下令扩大战果,继续攻魏,又拿下了邢丘。

接连的胜利,让秦王很兴奋。他认为范雎确实是牛人,是王佐之才,跟他越来越亲密。

范雎看到秦王对自己的信任已达到百分之百,已经到了离不开自己的时候,觉得该把最核心的话向秦王和盘托出了,他对秦王说:“我在山东的时候,只听到齐国有孟尝君,而不知道有齐王;只听到秦国有太后有穰侯,而没有听说过有大王。本来,一国最高元首是大王。大王才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行使者,杀谁奖谁,都是大王说了算。可是现在秦国呢?太后对什么事都说了算,根本不顾大王的感受;穰侯也不把大王放在眼里,连出使访问也不向大王通报一声。其他人,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也是如此,好像秦国是他们的天下一样,做什么事从不请示大王。国家有这样的人存在,到处弄权,如果不灭亡,那才是怪事。最可怕的是魏冉,连外交大权也从大王手里拿走了。他完全可以决断关于各国的事务,到处派使者,然后征讨各国,大家都对他怕得要命。这些年来,他打了无数的仗,如果战胜了,他把所有的利益全放到自己的封地那里;要是打败了,他就说是国家的失误,由国家来埋单。大王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任何权臣的封地多了,他就会强大起来。他一旦强起来,对国家就是一种很大的威胁。这些事例很多,随便就可以举出几个来:当年淖齿相齐时,用箭射了齐王的大腿,然后抽去齐王的筋,再然后把齐王吊在梁上,折磨了整整一夜,才让齐王死去;还有,李兑掌赵时,把赵主父关在沙丘宫里,最后把一代雄杰活活饿死。现在魏冉他们其实都是李兑、淖齿之流,朝中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吏,乃至大王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一不是魏冉的死党。现在大王虽是秦国的国家元首,可你每天都是孤立地坐在王位上,什么作为也做不出。只怕你百年之后,秦国就不再是你的子孙的了。

他在这个长篇大论中,还用了一个比喻: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