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马关条约》:赔得远比纸面上多

和谈的陷阱

后党一派早就开始了和谈行动。

然而和谈毕竟是件不光彩的事,这是要大丢面子的,所以后党集团的和谈运作一直是遮遮掩掩的。

在山县有朋突破鸭绿江防线之时,总理衙门就开始到处寻求英、俄、法、美帮助,准备开启新一轮的六方会谈,请西方强国居间调停,早日结束战争。

日本人不吃这一套。

此时还没有“打痛”清国,战场上没得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这么早就开始和谈日本能得到的不多,这是原因之一。而睦仁的授权代表伊藤博文早就制定了原则,只与清国重量级别的大臣当面谈,这样的谈判才是有效的,谈下来的东西也能保证兑现。

然后,李鸿章派出了他的德籍顾问德璀琳,作为自己的私人代表前往日本。这个时候日军已经攻下了旅顺,李鸿章希望自己不要出面,又能把和谈之事运作成功。

伊藤博文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给这个人。

当时日本对李鸿章派了一个外籍顾问来和谈很气愤,是不打算见德璀琳的。但伊藤博文考虑良久后,还是决定见德璀琳一面,这不是给李鸿章的面子。

对日本来讲,李鸿章就是伊藤博文心目中和谈对象的最佳人选,以李鸿章在清国的资格和权势,才能够保障日本谈判利益的落实,而德璀琳是李鸿章派来的,如果日本现在对他过于怠慢无礼,无疑会影响到李鸿章在清国朝廷中的威信和地位,恐怕会让李鸿章失去将来代表清国和谈的机会——所以,虽然不必和德璀琳谈,但必须接见一下德璀琳,以保证李鸿章继续待在未来清国和谈大使的预备席上。

正当伊藤博文准备跟德璀琳喝杯茶就走时,情况又变了,德国政府掺和了进来,他们通过驻日本公使请伊藤博文接见一下德璀琳,目的是照顾一下德国的面子和在清国的地位。当伊藤博文接到这一报告后,他立刻改变了决定:不见了。因为一旦接见,事实就会变为日本是迫于德国的压力来接见德璀琳的,日本不需要这样的形象。

牛啊,不愧为老狐狸。

接下来派出的是两位省部级大臣张荫桓和邵友濂,伊藤博文倒是见了,但没有开始一分钟的正式谈判,还找出了一个可以倒打一耙的理由:不是我日本不爱好和平,是你们证件不全,所以不能谈。

所谓证件不全,很多历史书中都有过讲述,伊藤博文说,你们两位大臣携带的国书里面并没有写明“全权”二字,这是在糊弄日本,我们怎能和你们谈?

伊藤博文说的是事实,但这还是他在故意找碴,战争谈判中,任何一个国家的所谓“全权代表”,在谈妥条件后都是要经过国内最高领导人的批准的,伊藤博文自己也不例外,他硬说张、邵二人不是全权代表,而他伊藤博文是,实际上睦仁给他的也不是“全权”委任状(其所议定各条项,候朕亲加检阅,果真妥善,即便批准)。

如果我们注意一下时间,就会发现伊藤博文为什么要找碴了。这个时候日军正进攻威海,准备全歼北洋舰队。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两国开始正式启动和谈,就必须休战,伊藤博文搅黄此事的目的是要为军事行动赢得时间,还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维护日本的国际形象。

果然,在朝廷退让一步,表示愿意按日本要求给张、邵两大臣“全权”委任状的国书时,伊藤博文已经下了逐客令。1895年2月12日,在日本军警的监督下,张荫桓和邵友濂离开日本,黯然回国,就在回国的轮船上,他们听到了北洋舰队被全歼的消息!

在张荫桓和邵友濂离开之前,伊藤博文干脆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你们清国人是缺乏诚信的,对于和谈,你们还没诚意,如果你们真心想求和,就应该派级别更高并足以保证落实、缔结条约的人来,派够资格的全权代表,把国书写清楚,我才能与你们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