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射到脸上

南京城南,靠近夫子庙一带,有很多专卖秦淮小吃的酒楼菜馆,其中不乏二三百年的老字号。这些菜馆的牌匾上除了大字号以外,家家都还提着小款:“万历始创”、“泰昌始创”、“崇祯始创”、“长平始创”等等,颇有攀比之意。意思是看看,咱这馆子是万历朝时候的老字号,或者是看看,咱这是泰昌时候的老字号。

在后世的秦淮河畔,向小强只见到过那种八九十年、最多一百多年的老馆子,充其量也就是“道光始创”、“光绪始创”之类。历史上江南总是富甲天下,也是最不乏老字号的地方。历史的最后几百年,神州陆沉,蒙元、满清两次杀入江南,江河尽赤,十室九空,中国文化、经济总体崩溃毁灭。作为文化经济的重要载体,无数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老字号店铺,也在一片血腥中灰飞湮灭了。后世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实经过这两次空前浩劫,能被后世看到、传承的,只不过是残存的一部分罢了。

不过眼下这个世界,江南大地虽未逃过第一次浩劫,但却幸运地逃过了第二次,或者说,第二次入侵很快就被赶回去了。所以托它的福,眼下两人吃饭的这家可是大有来头,字号叫做“顺德园”,小款更是夸张,居然是“正德始创”。

四百多年的老字号,自然是牛的不行。这种馆子还不卖南北大菜,专卖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小吃。什么灌汤小笼、葱油饼、豆腐涝、汤面饺、酥油烧饼、鸡面干丝、牛肉汤、压面、蟹黄面、牛肉锅贴、回卤干、卤茶鸡蛋、糖粥藕、鸭血粉丝汤……笼里的、屉里的、盅里的、锅里的、罐里的,若干种小吃的香气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整间馆子的楼上楼下,都浮动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奇香。

小笼包子,北方叫小笼包子,南方则把“包子”二字省去,直接叫“小笼”。

有人说,听苏州人吵架都是一种享受。向小强没听过苏州人吵架,不知道那是不是享受。但听眼前的小美女用地道的南京话讲话,都是一种享受。

“你看那,吃灌汤小笼要这样……”秋湫笑吟吟地,托着小醋碟比划着,“我们南京说法叫做‘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

老实说,向小强并不觉得作为江南方言,南京话算是特别好听的,但一种方言好不好听,关键还要看从什么人嘴里说出来。比如说山东方言,只能那么粗犷了,可如果要是从李清照那张浸淫了琴棋书画的樱桃小口里说出来,其清雅照样不会输于吴侬软语吧?

秋湫笑嫣如花,低着头,很温柔地盯着小笼包,仿佛那不是小笼包,而是少女憧憬的幸福生活。

吃小笼包讲究汤汁,做的时候就是把高汤凝成透明的固体胶质,切碎了拌在里面,热气一蒸,就全化成了汤水。好的小笼包皮薄如纸,提来提去还不带破的。向小强学着秋湫的样子,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把一只灌汤小笼包从笼里提出来,放进自己的醋碟里,笑嘻嘻地看了秋湫一眼,然后很龌龊地把小笼包想象成秋湫,先用筷子在半透明的皮上开一个“小窗”,吹了两下,便凑上嘴去,深深地吸吮……

黏黏的,稠稠的,热热的,鲜美无比。

哎呀,秀色可餐呀!

向小强又将整只包子夹进嘴里,又望了秋湫一眼,双齿一合,陶醉地闭上眼睛。香醋和甜汁交融在一起,香醋的酸压下了甜汁的腻,鲜味被勾到极致,浸入到舌头的每一个味蕾上,几乎令人不忍咀嚼,直想含着这满口美味直到死去。

“嗤————”

黏汁从小强嘴角射出来,打到对面小美人的面颊上。

秋湫正托着香腮,面颊微红,很幸福地注视着小强吃包子,就好像正陶醉地品尝无上美味地不是向小强,而是自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