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原则性和灵活性

张松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说服刘璋,请刘备入川。这个需要理由。

当然了,对张松来说,生产理由并不困难——人的一生事实上就是在无数的理由间度过。从生到死,每一件事都需要理由。出生需要一个理由,没有理由的出生是见不得阳光的,因为很可能就是私生子了;死了更需要理由,是寿终正寝还是死于非命都直接影响到死者的形象问题。

同样,现在请刘备入川也需要理由,否则不仅不能说服刘璋,也难以服众。张松首先抬出“威胁说”,说曹操这个人,良心大大地坏了,是汉贼,欲篡天下,而且已有取川之心。所以现在我们的敌人有两个:张鲁和曹操。

刘璋本能地心里一哆嗦——似此如之奈何?

刘璋和刘备一样,关键时刻会掉链子,不约而同地说出同样的话语:如之奈何?那怎么办呢?

张松就向他隆重地推出刘备。先是重点介绍刘备的出身和人品——“荆州刘皇叔,与主公同宗,仁慈宽厚,有长者风。”然后推介刘备的能力——“赤壁鏖兵之后,操闻之而胆裂,何况张鲁乎?”这个人,不是一般的牛啊,连曹操听了他的名字都要胆裂(呵呵,张松能忽悠善忽悠的才能真是盖世无双),最后提出建议,说——“主公何不遣使结好,使为外援,可以拒曹操、张鲁矣。”

张松的推刘三部曲就此完成。刘璋自然没有异议。一个只会说“如之奈何”的人是不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他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但很显然,面对刘备这样一根救命稻草,刘璋是断断不敢否定的。

但是否定的人不是没有。刘璋手下一个叫黄权的人就在此时跳出来大声疾呼:“主公若听张松之言,则四十一州郡,已属他人矣!”

毫无疑问,这是一针见血的疾呼。

张松听了那真叫一个晴天霹雳,觉得世界末日到了,可刘璋却不为所动。

刘璋伸出一只形迹可疑的手,向黄权要理由。黄权看着那只形迹可疑的手,觉得世间任何理由在它面前都会变得形迹可疑。但他还是说了。

黄权给出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刘备手下人才众多,他自己又是众望所归的人物,真请他到蜀中来,若以部下之礼对待他,刘备安肯做小?若以客礼对待他,又一国不容二主。到时候内乱就起来了;二是张松回来前从荆州路过,他突然提如此建议,肯定与刘备同谋。所以黄权建议,先斩张松,后绝刘备,如此则西川万幸也。

刘璋闭上了眼睛,沉默不语。

这是令人窒息的沉默。张松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慢慢变软——这个黄权,真是太毒,理由给得如此天衣无缝。这回自己不死是不可能了。

刘璋的眼睛又睁开了。他似乎想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却还有后果不明。刘璋问黄权,如果曹操、张鲁来攻,那怎么办?

这回轮到黄权说不出话来了。的确,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刘璋来说,刘备是什么心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使西川平安无事。

黄权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说出了连自己都感到勉强的答案——不如闭境绝塞,深沟高垒,以待时清。

这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刘璋再次伸出形迹可疑的手,用力地摇了摇,表示绝不可行的意思。

张松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的确,黄权要不给出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刘璋是不可能听他的。刘璋这个人就是这样,你不把事情给我解决好了,那你说啥都是放屁。

所以张松感觉,起码到目前为止,刘璋还是要倚靠他的。但是又一个人跳出来了。王累。

王累是帐前从事官,也属于不平则鸣的人物。他痛心疾首地对刘璋说,张鲁犯界,这是癣疥之疾;刘备入川,那才是心腹大患啊。主公,刘备是世之枭雄,先跟着曹操时,便想谋害曹操;后从孙权,就夺荆州。这人心术如此不正,这要是把他召来,西川就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