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博弈:苏联与战后对朝鲜的托管政策
北京大学 董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朝鲜实施国际托管的政策,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早在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华盛顿官方和亲官方的科学界、新闻界就开始宣扬建立在美国保护下的国际托管体系。美国的活动家坚持要把朝鲜列入这个托管体系,因为他们认为朝鲜人民没有准备好也没有能力独立管理自己的国家。自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开始,经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一系列协商,朝鲜托管政策终于在1945年12月的莫斯科三外长会议上正式确定。而莫斯科协定中的“四强托管”在实际执行时则演变成美苏两国对朝鲜的托管。
从战后朝鲜托管政策的提出到确认,再到实施,苏联始终参与其间。为了建立远东的“安全据点”,苏联在朝鲜半岛的角色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即由托管政策最初的接受者、合作者,转变成朝鲜托管制的坚定执行者。苏联对于托管政策的态度及实施,既反映了其对朝政策的变化,也是苏联全球战略调整的一个缩影。因此,考察和研究苏联在战后一段时期内如何认识对朝鲜的托管政策并加以实施的历史过程,对于了解朝鲜半岛问题在冷战起源中的地位及苏联战后的远东政策,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目前国际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在中国,尽管有关于朝鲜问题的档案文献陆续问世,但对于朝鲜托管政策的研究多是作为战后美国对朝政策中的一个环节,而以苏联为中心的朝鲜托管政策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1]西方关于战后朝鲜托管政策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过,由于利用的主要是当时解密的一批美国外交文件,因此其研究对象也是以美国的政策为中心的。[2]作为托管政策的直接对象和实施地,韩国学者以朝鲜托管政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较多,但研究的角度或者聚焦于以托管政策为中心的美国对朝政策及美国军政府在朝鲜南部的统治,或者集中于托管政策与当时朝鲜南方政局间的相互作用,而对苏联在托管政策实施中的角色则很少涉及。[3]在90年代中期大批俄国档案解密之后,韩国也缺少跟进性的研究成果。总之,目前学术界以苏联为主体的有关对朝鲜实行国际托管政策的历史研究成果还十分缺乏。
本文拟利用最新披露的一批以俄罗斯国防部档案中心所藏档案为主的俄文文件,同时结合其他中、英、俄第一手材料,在综合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二战后朝鲜托管政策提出到执行的过程,特别是苏联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加以梳理,从而对朝鲜分裂悲剧的历史根源进行探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