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特殊移民的基本概念
特殊移民是在苏联国家专政机关的强制作用下产生的一个非自愿性移民群体
移民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移民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大体上可分为自愿性移民和非自愿性移民两大类别。自愿移民是指人口主动地从一个地区迁往另一个地区。例如15世纪以后的几个世纪内西欧大量人口自愿迁往美洲新大陆;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阶段东部人口大规模向国家西部迁移;20年代初在政府的鼓励下俄国大量人口自愿迁往东部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西伯利亚、南部草原地区和森林草原地区等地区。苏维埃国家政权建立之后,为了开发和发展各边疆地区和落后民族地区,政府在组织有计划的移民活动的同时,也鼓励各民族居民自由迁移,据苏联学者估计60~80年代中期国家内部共有1500万人自由迁移。[4]非自愿性移民是指由于人口受到外力的强制作用而发生的一种移民运动。根据所受到的外部强制力(地震、瘟疫、战争、私人强制和国家强制等)的不同,非自愿性移民也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17~19世纪非洲黑人奴隶被大量“强迫迁移”到南、北美洲;苏联30~50年代由于战争等原因而出现的“撤退(эвакуация)人口”、“撤退回迁(реэвакуация)人口”、“遣送回国(репатриация)人口”和“驱逐出境(депортация)人口”等各类型的非自愿移民。
苏联特殊移民[5]与上述移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殊移民属于移民活动中的非自愿性类型,但与其他非自愿性移民又有一定区别。它是在苏联国家专政机关(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部—国家安全部)的强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相对其他非自愿性移民群体,苏联特殊移民具有如下特点:①规模大。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1930~1953年被当局以特殊移民方式发送到苏联东、北部边远地区的人口共计600万左右。[6]②持续时间长。此类移民活动实际持续时间达20余年——从30年代持续至斯大林去世,直到1965年苏联特殊移民群体才基本不复存在。③苏联特殊移民的历史总体呈现出以“流放富农”为主逐渐向驱逐少数民族方向演变的发展轨迹。30年代初,在全盘集体化运动和大规模镇压富农的高潮中便有一些苏联少数民族(如德意志族等)作为富农遭到了强制迁移;30年代中期以后“流放富农”力度趋缓,当局开始强化对国家西北、西部、南部和东部诸边境地区一系列少数民族的驱逐政策;40~50年代初,当局在大量解放流放富农—特殊移民的同时,开始了更大规模的驱逐少数民族的活动,少数民族—特殊移民数量逐渐在苏联特殊移民人口总量中占据主导。④涉及面广。特殊移民几乎涵盖了苏联时期以农民为主的各个社会阶层;包括了俄罗斯族人在内的大多数苏联民族;既涉及农民问题,又涉及民族问题;对苏联乃至当今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诸领域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某种角度上说,苏共的垮台、苏联的解体和随后的民族纷争(如车臣战争的爆发)均与苏联政府当年的特殊移民活动不无关系。[7]
特殊移民是斯大林执政时期产生的“特殊人口”群体之一
20世纪30~50年代初,在斯大林的强力镇压政策的指导下苏联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强制移民活动制造了一个规模庞大而稳定的“特殊人口”[8]群体。特殊人口由多个不同的丧失了自由的子群体组成。它具体包括:关押在监狱、劳改营和集中营中的囚犯,流放犯(包括刑事流放犯和政治流放犯),拘留民,检查—过滤营(ПФЛ)犯人,劳动军中的动员民,特殊移民和行政移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