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的转变与美苏建交谈判

在苏美建交问题上,苏联政府的态度始终是积极、明确的,即: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多次主动要求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苏维埃政府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人民和政府,其中包括美国政府建议立即就缔结公正、民主的和约进行谈判。1919年初,苏维埃政府向美国派出了自己的外交代表马尔滕斯。美国不但拒绝承认其代表地位,还以苏维埃政府试图通过共产国际颠覆美国社会制度为由将其驱逐出境。尽管如此,列宁在1919年秋天仍然表示:“我们完全同意与美国(也同一切国家,但特别是同美国)达成经济协议。”[83]1921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又向美国政府提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建议,并着重强调:“同美国没有正常的事务关系,这在苏维埃俄国看来,对于两国人民是特别不正常和有害的。”[84]

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1922年苏维埃政府派出了以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在热那亚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在会上苏维埃政府声明,可以放弃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封锁给俄国造成损失的赔偿要求,但各大国必须在法律上承认苏联。美国政府表面上拒绝派正式代表出席热那亚会议,暗地里却阻止苏维埃政府与一些国家达成协议。[85]

1923年底,柯立芝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随即致函柯立芝总统,希望缓和两国关系的紧张局面,并就影响双边关系的主要问题进行谈判。苏联的建议遭到柯立芝政府的拒绝,理由是苏联政府一直拒绝偿还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欠美国的外债,拒绝返还被没收的美国公民的财产,并不断进行推翻美国现行制度的宣传活动。尽管如此,苏联政府始终没有放弃与美国建立经贸和外交关系的努力。1927年底,齐切林在给李维诺夫的信中还指示:“当前我们的迫切任务就是想方设法与美国实业界之间建立联系。要争取与美国做贸易,从美国获得更多的贷款。”[86]

1929年胡佛就任美国总统后,苏美关系仍然没有任何进展。胡佛早年曾与英国企业家乌尔克瓦特一起从事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矿产资源的开发活动,他们成立了克什特姆采矿厂、塔那雷克斯公司和俄亚股份公司。1914年俄亚公司的子公司——额尔齐斯股份公司又在俄国创办了里杰罗夫斯基和吉尔吉斯矿山公司,其中吉尔吉斯矿山公司还在俄国从事租让活动。但十月革命后所有这些公司都被苏维埃政权收归国有,胡佛因此蒙受巨额财产损失。[87]

胡佛崇尚美国的民主政治。他称布尔什维克是一伙“杀人犯”、“共产主义是一个深渊,认为如果失去理性的民众被饥饿和瘟疫所控制,那么所有的政府都会坠入这一深渊”。因此,向俄国提供援助是“保证共产主义崩溃的最有效手段”。[88]在胡佛执政时期,美国始终拒绝承认苏联。1931年3月,当国务院有人提出同苏联改善关系时,胡佛命令国务院电告所有美国驻外使馆:“本政府不可能改变态度,承认俄国的现存制度。”[89]

在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苏联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获悉胡佛在承认苏联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只要胡佛继续当选总统,承认苏联的问题就毫无指望。于是,苏联把两国建交的希望寄托在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身上。

1933年,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大选中获得胜利,取代始终坚持反共政策的胡佛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罗斯福虽然对共产主义信仰持否定态度,但作为有着非凡胆识和战略远见的总统,他更倾向于从国际局势的视角来冷静、客观地审视苏美关系:尽管苏美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存在根本对立和冲突,但随着日德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世界战争的危险性不断增加。日德法西斯的侵略行动不仅威胁美国,也威胁到苏联在亚洲和欧洲的利益和安全。如果不与苏联这样与日德法西斯侵略存在利害关系的大国合作,美国自身安全和世界和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意识形态和国家根本利益之间,奉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罗斯福总统最终选择了后者,主动打开了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