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独户住宅:干部与群众住房差距加大
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以俄共(布)十大为标志,苏维埃俄国开始转入新经济政策时期。1922年8月,俄共(布)第十二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党的领导干部的物质状况》的决议。该决议统计,党的领导干部包括中央和区域机关、省级机关、县级机关、支部书记共计15325人。“鉴于目前党的领导干部的物质状况非常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代表会议认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善”。措施之一,即是通过地方执行委员会保证所有上述同志的住房。[48]笔者认为,这一决议对领导干部住房形式的转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还需要其他档案材料予以证实。以此为契机,当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形势彻底消除、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领导干部立即脱掉禁欲主义外衣,抛弃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的生活方式,纷纷搬出国内战争时期那些“集体宿舍”,按照官位等级享受独户住宅,与普通群众的居住条件迅速拉开了差距。
早在1917年12月1日,列宁就在政府决议中签署:人民委员家庭成员的住房每人不得超过一间。[49]这是一个只对房间数量予以限制却没有明确面积标准的决议。从下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领导干部的住宅分配中普遍贯彻这一原则。
新经济政策期间,由于国家无力承担维修、管理住房的责任,于是将革命胜利初期收归城市所有的一些中、小房产发还原主,并允许住房的买卖和租赁。但是,有许多住房,由于其政治上的特殊性,仍然属于市有住房。领导干部就居住在这样的市有住房里。
莫斯科的领导干部居住在克里姆林宫和政府楼里。在1920年代,高级官员集中居住在克里姆林宫,如斯大林、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安德烈耶夫、米高扬等许多政治局委员及其家属都在此居住。1919年时列宁就已经在克里姆林宫拥有非常大的6个房间的住宅,其中4个房间为家庭成员使用,还有一间是厨房,一间女仆的房间。[50]前面提到列宁一家人从1918年3月12日开始在1号苏维埃楼居住,推算下来,列宁在1号苏维埃楼的居住时间应该在一年左右。В.Ф.阿利卢耶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的姥姥О.Е.阿利卢耶娃居住在卡瓦列里斯基楼房里,捷尔任斯基的妻子С.西吉兹蒙多夫娜和她是隔壁邻居。离她们不远的另一栋楼房是米高扬的住宅。斯大林和К.Е.伏罗希洛夫的住宅位于克里姆林宫里。”[51]需要指出的是,米高扬在两个儿子结婚后,协同全家连同他的外甥一起搬进与这套住宅并排的、格局一样但是面积更大的住宅里,共有8个房间。[52]Н.А.米高扬在回忆录中写道:“莫洛托夫住在我们这个门的三层,我们家住在二层……同楼梯并排的是平稳而又美观的电梯。古老的大理石台阶铺着带有黄花的红地毯。只能在政府的建筑里才能见到类似克里姆林宫那样的路面。”[53]
克里姆林宫整个建筑是一个长走廊体系,左右两边都是房间,天花板很低。房间的墙壁用木头包上,用暖气和贴上瓷砖的大壁炉取暖。住宅里一律都是套上白布套的柞木家具,家具是属于国家的,都挂着铁牌子。住宅通常是由卧室(每个家庭成员一间)、餐厅、图书馆和领导人的办公室兼卧室组成的。斯大林的住宅就是如此,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儿童区域,包括瓦西利和斯维特兰娜的两个卧室、公共餐厅和图书馆。第二部分是斯大林本人的区域,包括斯大林的房间、副官的房间、餐厅、图书馆、办公室兼卧室,都是门对门的一排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