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 皇帝的战争宣言
朱祁钰有一个极为鲜明的特点,即在他遇到挑战的时候,就会将挑战者当作敌人看待。当然,以客观一点的眼光来看的话,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并不是任何一种挑战都是敌对的。但是,以当时整个世界的局面,以及从皇帝的位置出发的话,毫无疑问的,任何挑战皇帝的行为都是敌对行为,而且作为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朱祁钰也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并且击败每一次挑战,才能够保住他手里的权力。显然朱祁钰这种有点偏激的思想,也许不是他天生就具有的,不过却绝对是在环境的影响下而逐渐表现出来的!
在调查出了叛乱的真相之后,朱祁钰立即就确定了两个敌人。一个是已经被他击败了数次的敌人,这就是突厥民族,而另外一个则是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挑战,这就是回教。当然,朱祁钰将一种宗教当成敌人,确实显得有点荒谬。不过,当皇权与宗教产生冲突的时候,那么毫无疑问的,宗教就是皇权的敌人,而掌握了皇权的皇帝自然会将宗教也当作敌人了。
要确定一个敌人并不难,不过要想同时战胜两个敌人,朱祁钰就感到有点为难了。击败突厥人,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现在剩下的最后两个突厥国家中,白羊王国已经被明帝国控制了,而且叛乱的局势已经被镇压了下去,而剩下的奥斯曼帝国也元气大伤,要不了多久,就将倒在明帝国的脚下。不过,要战胜回教,这对朱祁钰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了。可以说,这是一个无形的敌人,虽然可以通过攻占麦加与麦地那来达到目的,可以通过控制哈里发(回教的精神领袖,相当于基督教里的教皇与主教,或者是佛教寺院的方丈,当然,这些宗教是有差别的,所以这样的对比并不恰当)来让回教承认明帝国皇帝的地位,也可以通过摧毁清真寺,强迫百姓改变宗教信仰来达到目的。不过,这些都不可能真正毁灭一种宗教,朱祁钰心里很清楚,宗教本身就是在高压环境产生的,外界的压力越强大,宗教的反扑力量就越大。也就是说,用现实的手段,是不可能战胜任何一种宗教的,而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其实并不少。
折中的办法其实也不是没有,比如,朱祁钰可以率军攻占麦加,麦地那,在占领了这两座圣城之后,迫使回教的哈里发承认他在回教中的地位,这样,就能让他成为回教世界新的领袖。从本质上讲,这不是在对抗回教,而是在引导回教向有利的一面发展。不过,这照样能够达到朱祁钰的目的,让回教为他所用。不过,这却产生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攻占麦加与麦地那的军事行动肯定会拖延长远征作战的时间。仅仅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那片巨大的沙漠,就足够朱祁钰头痛的了。
可以说,在大战略方面,朱祁钰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到底是先北上消灭奥斯曼帝国,还是先南下攻占回教的圣城呢?不过这种大战略的问题还没有到非要解决的地步,因为当时,还有很多细小的问题需要等待朱祁钰去处理。这与他在国内不一样,在国内,朱祁钰可以将很多事情抛给于谦,陈懋,朱文正,何山这些官员去处理,他只需要控制住发展的方向就行了。但是,在这里,他的助手非常有限,参谋部的军官是无法代替他的,其他的将领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他,特别是在政治问题方面,就算杨天奉这类政治头脑很精明的将领都不可能完全代替皇帝处理政治上的事务,因此,很多以前不需要朱祁钰去操心的事情,在这里,都需要朱祁钰自己动手。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怎么处理那些叛党了。
主犯黛姬已经自杀身亡,当然,明帝国的法律中已经没有“连坐”这种惩罚了,而且黛姬的大儿子哈里已经被证明是无罪的,他完全被人利用了,而黛姬的二儿子穆拉图,以及样子侯赛因现在都是明帝国的忠诚拥护者,自然是不能拿他们开刀了。不过其他的叛党人数却不少,仅仅十天时间,在杨天奉递交的报告中,就罗列出了上万名参加了叛乱的人员,从贵族到部落酋长,再到官员,军人,平民,几乎囊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虽然朱祁钰认为这些人中有一些是无罪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一一查证这些人是否有罪的,而且朱祁钰也早就与杨天奉等人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不能出现一个漏网之鱼,星星之火都可以燎原,如果让叛乱的事情传播开的话,那整个白羊王国都将陷入混乱之中,这个风险是承担不起的,所以宁可杀错一千,都不可放过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