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遇上小国也没辙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这一节很是有趣。孟子不是总说什么七十里或者百里的小国也能一统天下吗?这回真让他遇上了一个正在考虑如何和大国处关系的小国——滕国。

滕国有多小?

一座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你要进城得踩着小碎步进去,为什么呢?如果你步子迈大了,一只脚从北门跨进去,还没来得及在城里落地呢,就直接迈到南门外了。

滕国也在山东,大体是现在的山东滕县附近。战国时期除了像“战国七雄”这样著名的归纳式称呼之外,还有个不大著名的归纳,叫“泗上十二诸侯”,指的是泰山到泗水一带的十二个小国,滕国就是其中之一。说起滕国,国虽不大,来头却不小,它是姬姓国,是周天子的同宗。我们前面说过齐国的事,无论姜齐还是田齐,都是外姓,周朝的天子是姓姬的,姬姓是国姓,姓姬的就比其他姓的人牛。

但这是以前的事了,这个时候,姬姓早就牛不起来了,连周天子都牛不起来了。

滕国现任领导人滕文公正为牛不起来的事发愁,他问孟子说:“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是归附齐国好呢,还是归附楚国好?”

如果哪位有过混黑社会的经验,一定很能理解滕文公的心情。滕文公愁啊,北边一个北霸天,南边一个南霸天,我们小滕夹中间,哎呀呀,哪个霸天都是天,服侍不好就变天!

孟子该怎么回答呢?还来老一套吗,说“百里小国一统天下”?

孟子低头想想,觉得不大现实。

滕文公催问:“孟老师,一盘器子心才西子啥捏?”

我解释一下,滕文公说的不是乱码,也不是外语,这是滕国方言。“一盘器子”意思是“一直”,“心才西子”意思是“琢磨”。现在山东滕县一带的老人家们就是这个口音。

滕文公和孟子说话很亲,因为他们是早有交情的,滕文公还是世子的时候就受过孟子的指教,他对孟子非常尊敬,甚至还很想按照孟子的主张去行仁政,只可惜他的滕国实在太小了,连行仁政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孟子》在后文里专门就有一章《滕文公》,到时候再来详细介绍这个人吧。

此时,孟子一见滕文公再三追问,一时却还没想好怎么回答,急得原地转圈,突然说出一句:“匪喝水,水饮匪,水崩匪一身水。”

滕文公一乐,“到底是山东老乡,滕国绕口令说得够利索的!”

滕国话里“水”读“肥”,“匪”读“?”(写不出来,反正是个古怪的音,和“肥”接近)。

孟子这是急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最后把心一横,“没辙!”

“啊?!”滕文公一愣,“连圣人都没辙?!”

孟子努了努腮帮子,又说:“如果非让我给出个主意,那我就一个办法:把护城河挖深了,把城墙加固了,您跟大家伙一起守着,大家伙如果宁死也不走,那事情就有转机了。”

有人肯定奇怪了,“孟子怎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

我也不知道,不过,看来他也明白,在战国时期,要真想再有什么百里小国一统天下早就不可能了。一统天下只有让超级大国去做,所以孟子主要也都是活动在这些大国之间。

那么,孟子出的这个主意到底是好主意还是馊主意?

这还真不好说。按照春秋战国一般的做法来看,处在滕国这种位置,要么投靠北霸天,要么投靠南霸天,当然,投靠了一方不一定就永远不变,大可以墙头草随风倒,大家差不多都是这么干的。所以,现在就滕文公来讲,我们再看看他的问题,他所考虑的选择只是在北霸天和南霸天之间选择,根本就没想过要两头都不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