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何谓善守之帅(下)
金军在经过“折彦冲教训”之后,放弃了之前四面开花的部署,重新回归到“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上来。这个战略部署的指导精神是:在压制东海不得西进的同时,先瓦解汉部在内陆的武装力量,然后再用内陆的人力、财力进攻东海。在这个战略精神的指导下,金军攻占河北、切断河东军团和东海的联系以后便集中兵力围攻太原。
华夏子弟的第二次太原保卫战开始了。
和上一次的太原保卫战相同,守军都面临着一定的恐慌,但和上一次的太原保卫战不同的是,守军拥有一个更懂得战争的领导集体。
虽然太原在几年前才经历过一次破城,但那次破城之后,金兵和稍后接手的汉军都曾对这座名城进行增补,尤其是曹广弼在过去几个月的增筑行动,基本上已让这座河东名城恢复旧观。
即便如此,曹广弼也没打算用太原的城墙来直接面对金军的进攻。善守之将军,不会消极地龟缩在城墙之内射箭投石。早在金兵还没有犯及太原之前,曹广弼就在太原及其周边地区布下里外三层的防御圈子。
太原东侧,有王彦驻守平定一带,以消解金兵东路军的正面攻击;太原的东南侧,有徐文驻守辽州,一边是防范金军东路军从东南方向的进逼,同时也在保护隆德府与太原之间的联系;太原的西侧和西南侧,则分布着大大小小共二十五座山地兵寨子,这些寨子多则一二千人,少不过百人,兵员多是经过训练的本地人,分布在吕梁山一带,以大寨阻截要道,而小寨则依靠大寨的资源补给在各条小路打游击,用这个办法来使金军无法轻易绕过这片并不好走的山地入侵汾河河谷——这是太原防御圈外围的基本情况。
在太原府境内,又可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种情况。
在正北方,从太原城到雁门关之间的广袤地面早已清野,中间的石岭、赤塘、三交口三道防线,分别布有一万、五千、一万的兵力,这三支部队都是既坚韧又灵活,当金兵南下的兵力并不甚强大时,他们便将金兵进攻的拦截在外围,保证太原不至于因为少数的兵力便被扰得鸡犬不宁,当金兵以大军南下时,这三道防线又可以层层消耗金军进击的锋芒,在抵挡不住以后便散入山区变成骚扰敌后的部队,一旦金兵退却,这三支兵力又将重新占领石岭、赤塘、三交。
在中部地区,曹广弼又分别在狐突山、蒙山、杀熊岭、麓台山等布置了数千到一万人不等的部队,这些据点就像一颗颗小珍珠一样,和太原这颗大珍珠一起串成了一条防御项链,将金军的活动范围尽量限制在太原府北部的山区中。
由于有北部和中部的两道防线在,太原府南部的河谷地带如清源、交城、太谷、祁县等城市便是在太原府北部发生战争时也有可能保持正常的市井运作。其中,太原城西南榆次又是太原府内仅次于太原城的物资、兵力重地,这里一方面是和太原城朝夕相闻、犄角为援,同时又负责向平定的王彦、辽州的徐文提供补给。汾河河谷和隆德府积聚的物资,都是通过这几座南部县城的转运进出太原,使太原的各种军用物资和民用物资不至于匮乏。在太原保卫战最为激烈的时候,金军也曾突入到这个地区,但每一次都是很快地突入又很快地被驱逐出去。
最后一道防线,才是太原城城墙。在拥有府内府外两层防线的情况下,太原城便不是一座孤城。宗翰和宗弼能够动用来进攻河东的兵马,总数难以超过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并非全部都是精锐,也不能全部用来进攻太原,就是金军兵力最为集中的时候,用以围攻太原防御圈的兵马也没有超过十五万人;十五万人也没法从一个方向、一个地点进入、攻击,金军被外围据点牵制、阻挡的兵力常常是总兵力的一半以上,因此即使在金兵攻击势头最强大的时候,抵达太原城下的兵力也没有超过八万人。八万人的部队,是没法将太原城团团围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