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十四章 沈惟敬与小西行长的无间道

明朝万历二十年,日本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的7月末,沈惟敬到达了日本侵朝远征军第一军团的阵地,并且见到了军团长小西行长。

两人见面后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一见如故。

出身相同,小时候待的环境也相同,理念也差不多,又曾经是同行(小西行长曾经做过商人),这些原因使得两人聊得非常投机。投机之余,行长也确定了一件事:明朝真的要出手了。

虽说前不久他打败祖承训的时候,已经有了这样的预感,但是这次并非感觉,而是确信。

这仗,看来是不能打了。

于是他决定谈判。

而沈惟敬则是来拖时间的。

两人从七月末开始,一直谈到了十二月。

最终的结果是,李如松到了。

同时带到的,还有辽东铁骑以及戚家军。

辽东铁骑是当时明王朝所辖范围内实力最为强劲的骑兵部队,由李如松的父亲——明朝名将李成梁一手打造,部队的核心成员不是李家的亲戚,就是李家的嫡系,总而言之一句话,那是自己人,干活绝对靠谱。

顺便一说,这支部队还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的前身。

至于戚家军,那更是威震江湖了。

这支部队由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开创,虽说当时戚继光本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但部队还是在的。此外,尽管我们在前面说倭寇的时候就已经讲过,戚将军打的倭寇其实多为中国人,可不管怎么讲,戚家军的战斗力却都是有目共睹的,实属当之无愧的精锐之师。

据说要进戚家军,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臂膀强壮,肌肉结实,双目有神,为人老实,手脚比较长且害怕官府。

同时也绝对不能有以下任何一条:有市井混混背景,有官府背景,胆子小,长得白以及心态有问题。这支部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具备如下的素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遵纪守法,心态良好。

再加以训练,想不打胜仗也难。

正当李如松见过李昖以及朝鲜各大小官员后,准备跟部下商量如何开打时,下面有人来报说,沈惟敬求见。

来朝鲜之前,李如松已从宋应昌这里了解了沈惟敬的那些事儿,自然也知道他去朝鲜干什么,现在来见,想必是有些什么情报要告诉自己吧?

于是他大手一挥,招之入内。

然而,沈惟敬带来的并非是日军的情报,而是关于谈判的结果。

这就奇怪了,让你沈惟敬去拖时间的,为何还真把自己当成了外交官,跟小西行长正儿八经地搞起了外交谈判?

沈惟敬确实假戏真做了——想利用谈判的机会,把这场战争平息了。

要问原因的话,首先一个是这家伙收了钱了。

收了小西行长的钱。

作为一个混迹市井的老油子,沈惟敬并不怎么具备一颗高尚的心灵,在他眼里,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虚的,唯独白花花的银子才是真的。

另一方面,对于小西行长来说,自打他知道了大明派出援军的消息之后,就立刻通知了国内的丰臣秀吉,两人一合计,得出了一个非常英明的结论,那就是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去招惹明朝。

所以当他看到明朝和谈使者沈惟敬时,便下定决心要促成这次谈判,以保整个日本的太平。

于是,他向沈惟敬提出了和谈条件:以朝鲜的大东江为界,包括平壤城在内的以西土地,全部归还给朝鲜,并且将已经俘虏的朝鲜国王子也平安送还。

提完条件后,行长给了沈惟敬一笔钱,意思自然不言而明:回去多说点好话,争取早日敲定,实现和平。

此时的沈惟敬不但是外交官,更是一个商人,而小西行长则成了他的客户。

客户给钱了,自然要给予一流的服务。

他决定,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李如松甚至是宋应昌接纳日本方面提出的和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