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四章 徐福根本没有到过日本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虽说是个乱世,但和日本的往来却一直都没有中断。
当时日本人来中国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再是学习制度律令了,而多是为了搞贸易赚钱,顺便倒点稀罕的文物珍贵的药材回去,再有就是宗教方面的交流和学习。
话说在公元927年时,一个叫宽辅的日本僧人造访了位于后周济州(今山东省)境内的一座寺庙,在该庙里,他和一名法号义楚的中国和尚交谈甚欢,在宽辅离去后,那位义楚和尚把从对方那里听来的各种日本见闻,结合自己平日里对日本的了解写成文章,编进了一本叫《义楚六帖》的著作中。
在这本书里,义楚是这样描述日本的: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至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这是两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徐福和日本联系在一起的记载。
先从《义楚六帖》说起,此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关于徐福的那段记载,在之后几百年里,无论中日,但凡有人持徐福东渡的目的地是日本这一观点的,其理论基础和认知根源,几乎都来自于这本书。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福去日本的故事也被增添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很多人认为,徐福不光是去了日本那么简单,在去的同时,还把华夏文明给带了过去。
像北宋文豪欧阳修就有诗云:“……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祚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在诗中,欧阳修不但肯定了徐福到过日本,还坚信他东渡时带走了大量典籍,这一举措使得中国在遭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的损失被降低到了最小,至少那些被烧掉的书,有很多都在日本被保存了下来。
应该讲,欧阳修的观点在日本很是受用,尤其是后半段,居然真有日本人借此公开表示,孔子全经,唯存日本也。
对此我无话可说。
此外,元朝的学者吴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朝大臣宋濂等人,也都认为徐福东渡到了日本,并且为那里带去了文明的曙光,同时,这些人也各自留下诗赋文章,以表心思。
除了中国历朝历代都留有白纸黑字之外,日本方面对此也有不少的相关记载。
不过话得说回来,尽管日本人里头持徐福到日本这一观点的并不在少数,但他们基本上都是受了中国人的影响,能够有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写成著作的,数来数去也就一本,叫《富士文献》。
这本书的成书时代至今已不可考,主要内容是说徐福东渡日本列岛,给当地传来了耕种技术和医药知识以及其他文化工艺,并且还在日本繁衍了子孙后代。
全书通篇由万叶假名和汉字写成,而作者据说不是别人,正是徐福本人。
估计藤原时平要知道了这本书的存在,多半会不高兴的。
而在这一系列雷同的观点之中,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大清同治年间的驻日公使馆一等书记黄遵宪,他不仅认为徐福最终目的地是日本,并且还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徐福就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
根据黄遵宪的推理,日本的天皇一直都自称自己有神力,并能通过祈祷拜神来呼风唤雨——这说穿了不就是跳大神吗?不正是徐福的老本行吗?
而天皇之所以自称是神,自诩能和神对话,不光是要以此将自己对日本的统治合理化,更可能是出于一种祖传的职业习惯——由老祖宗徐福代代相传下来的职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