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管仲的富民政策
鲍叔牙灰溜溜地回到了齐国。
在路上,他在考虑一个问题:“在管子面前,我是不是很没有面子?”
最终他考虑明白了:“与管子相比,我根本就不该考虑面子的问题。”
所以,回到齐国,鲍叔牙直接去找齐桓公了。
“老师,别担心,咱们接着干,这次给你六百乘战车。”齐桓公怕老师不好意思,自己先开口了。
“主公啊,你知不知道,咱们错了。既然明知道管仲比咱们高明,为什么不听他的呢?再这样,只怕他就离开齐国了。听他的吧,别打了。”鲍叔牙是个实在人,知道错了他就会承认。
其实,齐桓公也在反思,他也觉得还是听管仲的比较好。
【伟大决策】
内阁会议。
“各位爱卿,我错了。”齐桓公上来直接认错,大家都吃了一惊,还没有国君这样爽快地认过错。
管仲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齐桓公上来就说“咱们接着跟鲁国干”。
“从今天开始,仲父全权处理国内国际事务,各位有什么事情,首先要报仲父。仲父认为他可以决定的,不用请示我。认为需要跟我商量的,随时来找我。散会,我要打猎去了。”齐桓公说完,转身走了。
就这么简单。
有的时候,历史就这么简单。
管仲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他制定了两个原则:一、稳定压倒一切;二、先富民,后强国。
我们来看看管仲是怎样治理国家的,看过之后,不要不相信,不要以为管仲是美国总统,管仲就是管仲,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理。有人说中国重孔子而轻管仲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悲哀,也许事实上确实是这样。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
一个国家怎么样才能和谐呢?怎么样才能稳定呢?管仲认为,分业管理是要点。他把老百姓分成四个类别:士、农、工、商。这四类人之间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因此他们之间最容易出现矛盾,也容易使人见异思迁,导致社会混乱。
因此,管仲首先推行了四民分业、三国五鄙制度。让士、农、工、商四民互不杂处,各归所属,父子相袭,安居乐业。四民中,士、工、商三民居于国都,农民居于郊野。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家和高家各管五个乡。
国都中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这就是“三其国”。每级各设官长,各负其责,每年正月乡长向国君报告治理情况。对在郊野的农民,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一卒,十卒为一乡,三乡为一县,十县为一属。这就是“五其鄙”。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正月,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一套管理方法简称“分居”和“定业”。“分居”不是如今的夫妻分居,而是四业分居,好处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定业”就是父业子承,促进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和技术化。
这样的社会管理体系十分科学,成为其后各个朝代的范本。令人敬佩的是,这样的管理体系并不是户籍制,并不限制人口流动,更没有像后来的秦国那样搞成连坐,十分人性化,完全符合管仲以民为天的思想。
【其次,农业是根本】
那个年代是农业社会,农业被管仲放在绝对重要的第一位。管仲对于农业的论述十分高深,土地的成色、灌溉的构成等等绝对技术性的东西都说得清清楚楚,可见管仲是个怎样的通才。
管仲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土地的重要性,讲述农业的重要性。
管仲认为,历代统一天下的君主,其原因就是“国富而粟多”,而粮食来源于农业,因此历朝历代的君主都是非常重视粮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