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地理新知
郑和远航西洋有赖于中国海外地理知识的增加。元代是中国历史版图空前辽阔的时期。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的军事远征极大地扩大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
(一)回回人入华
从宋代起已有大批回回番商移居中国沿海。南宋时我国东南地区最著名的番商是福建的蒲氏。据元《忏悔史》和明《闽书》记载,蒲氏是回回人,其先世自西域经南洋迁居广州,后又落籍于泉州。蒲氏家族专长于航海贸易,历受统治者重视,负责海外交往。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蒲氏家族的蒲宗闵曾数次出使宗外。理宗端平三年(1236),蒲宗闵又奉使用占城。淳祐七年(1247),再奉命使渤泥(今文莱),卒于其地。其墓志至今尚存于文莱,被德国汉学家傅吾康发现。蒲宗闵之子蒲应后来曾出使渤泥,其另一子蒲甲任“占城之转运使”,与“大食、波斯、狮子之邦蛮人嘉谐”。元军攻陷临安后,蒲氏后人蒲寿庚所控制的海军力量向元军倒戈,加速了南宋小朝廷的灭亡。元代蒲氏家族在泉州仍然很有势力。据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载,“泉南有巨贾佛连(Burhan),蒲氏之婿也。其家甚富,凡发海舶八十艘,死后真珠达一百三十石。”
成吉思汗在击败金朝占领华北大部之后,于13世纪20年代发动了征西之役,蒙古骑兵的铁蹄横扫中亚、西北印度、波斯北部与高加索山、里海以北的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草原。这些地区降服后,其男丁中许多人被编入军队随蒙军出征,这种军队被称为回回军。其官僚、知识分子、科学家、神职人员、工匠也为蒙古人所用。西征之后,成吉思汗回师,大批回回军与回回人随蒙古军来到汉地,在中原与江南定居下来,形成回族的先民。
回回人的入华带来了西域的天文、地理、历算、医学与工程技术新知。回回人的海外地理知识也随之入华。
(二)回回图子与剌那麻
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创造的蒙元帝国辽阔的疆域,极大地拓宽了中国人的地理视界。按元人自己的说法就是“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宇之广,旷古未闻”,“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诞异域之中者,如东西州焉”。(注:汪大渊:《岛夷志.后序》,《〈岛夷志略〉校释》,第385页。)地跨欧亚的大帝国建立后,绘制帝国疆域全图的工作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
欲完成此项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收集当时的中外图籍。宋元时代,汉地与穆斯林世界分别是制图术最为发达的地区,所以汉地舆图与回回图籍是元政府收集的重点。阿拉伯人在8世纪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疆域空前的大帝国。阿巴斯王朝时代,回回地理学得到极大的发展,地理著作层出不穷,所记西尽大西洋东岸,东达日本,南越赤道。回回人所积累的地理资料,是人类宝贵的科学财富。这些知识虽然在宋时已经回回舟师之手万里迢迢传到中国,但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只是到了元代,回回地理图籍的内容才大量被介绍到中华。
前人图籍汇拢后,还要对各种地图的方位、比例、地名加以鉴别,然后在拼合的基础之上重绘。至元二十二年(1285),元政府“乃命大集万方图而一之,以表皇元疆理无外之大”。这就是说,元政府组织学者,汇集天下“万方”的图册,编成一部元帝国疆域图,以显示元朝旷古未有之版图。
受命负责绘制元帝国全图的是在秘书监任职是不花剌(Bukhara)回回人、当时著名的回回天文、地理学家札马剌丁(Jamal al-Din)。他的母语是波斯语,不识汉文,所以元政府专门为他配备了翻译人员。(注:王士点:《元秘书监志》,高荣盛点校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8页。)在此之前负责为兵部收集地图的职能部门是中书省。但中书省收集得并不完全。此外,蒙古帝国建立后,行政区划与前朝发生不少变化。秘书监接管此事后,下令各地官府呈上当地的舆图。为此,札马剌丁专门向元世祖忽必烈奏报,要求收集各朝地图的地理论著,还要求各路呈送有关当地行政区划、“野地、山林、里道、立堠”的图籍资料。在元朝本土,征集各地舆图的工作一开始进行得很缓慢。元政府一再通知各地方当局重视此事,迅速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