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大宛的事迹,从张骞开始发现。张骞,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任郎官。那时,武帝问投降的匈奴人,都说匈奴击破了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颅当作饮酒的器皿,月氏逃亡远去,经常在心中仇恨匈奴,但没有人和他们一道攻打匈奴。汉朝正打算灭掉匈奴,听到了这话,于是想派使者和月氏联系。但是,去月氏的途中一定要经过匈奴境内,朝廷就招募能够充当使者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去应招,被派去出使月氏,同堂邑氏的胡奴名甘父的一起从陇西出发。在经过匈奴境内的时候,被匈奴人抓住,送往单于那里。单于扣留了他们,说:“月氏在我的北面,汉朝怎么能派使者去呢?我想派人出使越地,汉朝能听任我这样做么?”把张骞扣留了十多年,让他娶了妻子,生了儿子,但张骞仍然手持汉朝的使节,没有抛失过。
在匈奴居留期间,匈奴对他戒备越来越松了,张骞趁机和他的随从逃往月氏。他们向西走了几十天来到大宛。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物产富饶,想要交往,但没能够,见了张骞,心里欢喜,问道:“你要到哪里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人截留。现在逃出来,望大王您派人引导送我去月氏。我如果能到那里,返回汉朝,汉朝一定会拿相当多的礼物送给您。”大宛王认为不错,就派人一路送他,到了康居。康居又辗转送他到大月氏。当时,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杀,他的太子被立为王。征服大夏后,全部占据了他们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少有寇贼,所以大月氏王耽于安适、享乐,又自以为远离汉朝,一点都没有对匈奴复仇之意。张骞从月氏到大夏,竟然得不到同月氏王结盟的允诺。
张骞在月氏、大夏呆了一年多,然后回国。他沿着昆仑山、阿尔金山的北麓东行,想从羌人地区经过而回到长安,又被匈奴人抓住。居留了一年多,单于去世,左谷蠡王攻打单于的太子而自立为单于。匈奴内乱,张骞和他的匈奴妻子、堂邑父一同逃亡回到汉。汉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为人坚强有毅力,宽厚,以诚信待人,外族人都喜欢他。堂邑父本是匈奴人,擅长射箭,窘困时就射猎禽兽来供给食物。起初,张骞出发的时候有一百多人,在外十三年,仅他和堂邑父两人得以回归。
张骞亲身所到的地方有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并且还从传说中听到它们附近的五、六个大国的情况,他都把这些向天子报告了。张骞说:
大宛在匈奴的西南方,在汉朝的正西方,离汉约有一万里远。那里的民俗安土重迁,从事农耕,种植稻和麦。生产葡萄酒。盛产良马,马出汗如血,它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有城镇和房屋。有大大小小七十多座城附属于大宛,百姓约有几十万。那里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大宛的北边是康居,西面是大月氏,西南边是大夏,东北边是乌孙,东面是扞罙、于阗。于阗的西边,水都向西流,注入西海;于阗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盐泽的水潜流于地下,它南边是黄河的发源地。那儿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楼兰、姑师这些地方都有城郭,靠近盐泽。盐泽距离长安约有五千里。匈奴的右边正居住在盐泽以东,一直到陇西的长城,南边紧连着羌,隔离了通往汉朝的道路。
乌孙在大宛的东北约有二千里远,人民不定居,游牧,和匈奴的风俗相同。能拉弓射箭的士兵有几万人,作战勇敢。以前臣服匈奴,到强大后,就取回被束缚在匈奴的亲属人质,不愿去朝拜匈奴。
康居在大宛的西北边大约二千里,人民不定居,和大月氏的风俗大多相同。能拉弓射箭的士兵有八九万人。和大宛国相邻。国家很小,南边受牵制臣服于月氏,东边受牵制臣服于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