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势力均衡

另一方面,在法国,“君权神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行其道,统治者的权欲在新发明的“权力均衡”的法则面前才有所收敛

为了和前一章有个对照,让我告诉你们当英国人民为自由而战的时候,欧洲大陆的法国都发生了些什么。自古以来,适当的人于适当的时间在适当的国家出现,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这种天作之合是极其罕见的。可在法国,路易十四就是这一理想的化身。不过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民来说,没有他,大家的日子都会好过一点儿。

当时,法国是欧洲大陆人口最多、国力最强盛的国家。路易十四继位时,马萨林与黎塞留这两位伟大的红衣主教刚刚经过不懈努力,把古老的法兰西王国变成17世纪强有力的集权国家。路易十四本人也出类拔萃、能力超群。就拿20世纪的人们来说,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我们一直生活在太阳王时代辉煌记忆的包围之中。路易十四的宫廷所创造的完美礼仪和优雅谈吐,现在仍然是我们现代人社交生活的基础与标准。在国际和外交领域,法语依然作为外交和国际会议的官方语言沿用至今。

因为早在200多年前,法语的优美措辞和精巧表达就已达到了任何语言无法到达的高度。路易十四的剧院至今仍是我们学习戏剧艺术的典范,在它面前,我们只能自叹天赋鲁钝、才学有限。在太阳王统治时期,法兰西学院(由黎塞留首创)开始在国际学术界占据着无可取代的一席之地,其他国家则以效仿为荣。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就连我们现在的“菜单”一词用的还是法文,这并非偶然。高雅的法式烹调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高级表现形式之一,它最初的出现就为了满足这位伟大君主的享受。总而言之,路易十四开创了一个极其绚丽豪华、温文高雅的时代,这一时代至今仍能使我们获益良多。

很不幸的是,在这幅辉煌灿烂的画卷背后,还存在着令人沮丧的阴暗面。国际舞台上的辉煌光彩,往往意味着国内的悲惨与苦难。路易十四的法国也难逃例外。1643年,路易继承了他父亲的王位,直到1715年去世。法国政府在长达72年的时间里被他一个人独揽,几乎是整整两代人的时间。

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大权独揽”这个词的概念。在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建立过被我们称为“开明专制主义”的高效独裁制度,而路易十四就是这一特殊制度的开创者。他并不是那种仅仅扮演君主角色,而把国家事务当成儿戏的不负责任的国王。事实上,开明时代的君主们励精图治、工作勤奋,远远超过他们的任何臣民。他们日理万机,起早贪黑,在紧紧抓住允许他们随心所欲行使“神圣君权”的同时,也强烈感受到随之而来的“职责的神圣”。

当然,国王不可能事必躬亲。他必须组织一些能够帮助他管理国家事务的可靠的助手和顾问:比如一两个将军、三五个外交政策的专家、几个高智商的财政顾问与经济学家。不过这些高级顾问并没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只能向国王提出建议,而后按君主的意愿行事。对广大老百姓来说,他们的神圣国王本身就代表着整个国家与政府。祖国的荣耀也变成了一个王朝的荣耀,这一点与我们美国的理想是完全对立的。法国属于波旁王朝,由波旁王朝统治,为波旁王朝服务。

这种君主专制的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国王就是一切,“朕即国家”,其他人则什么也不是。那些在过去手握权柄的贵族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被迫放弃他们以前享有的那部分权力。如今,一个手上沾满墨水的皇室官僚,坐在远离巴黎政府大楼的绿意盎然的窗前,执行着100年前封建领主所做的工作。那些没有工作的封建领主则移居巴黎,在路易十四高雅宜人的宫廷自娱自乐。很快,他们的庄园经济就陷入了一种危险的境地,即众所周知的“缺席地主所有制”。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原来那个工作勤奋刻苦的封建主阶层成了凡尔赛宫里彬彬有礼却毫无用处的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