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箭在弦上 王安石进京
比司马光小两岁的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字介甫,而且跟前者一样也是官员的后代,也是从小就博览群书,后来又考中进士。据说,王安石甚至原本排名第一,只是由于仁宗皇帝不喜欢他考卷中的一句话,这才屈居第四。
犯忌讳的那句话,叫“孺子其朋”。
孺子就是小孩子。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做游戏,自己嘴里咬着绳子扮着牛,让儿子牵着走。没想到他儿子一跤摔下去,景公的牙齿就断了,从此留下“孺子牛”的典故。
显然,孺子没问题,犯忌讳的是朋。这个字让皇帝想起了朝中的朋党之争,而朋党是最让君主头疼和反感的,尽管仁宗不可能知道,党争还将由于王安石的变法而加剧。
于是皇帝说:有这句话,就不能当魁首。
大家都觉得冤,王安石自己却并不在乎。[42]
这样一个人,当然也不会在乎担任什么官职,长官对自己又有何评价。我们知道,王安石进士及第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扬州任淮南签判,长官则正是韩琦。由于读书写作常常通宵达旦,王安石上班时往往来不及梳洗,便被韩琦误以为他寻花问柳夜夜笙歌。于是有一天,韩琦终于忍不住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年轻人,要上进,不可自暴自弃啊!
对此,王安石的反应是一言不发。[43]
这让韩琦很不高兴,两人的关系也没有改善。后来韩琦罢相离开京师,神宗皇帝曾经问他:爱卿离职,谁可以接替这个位置呢?王安石怎么样?
韩琦断然否定:不可以![44]
王安石却继续我行我素。按照当时的惯例,他在扬州任签判期满之后,可以回京参加考试,从而成为皇帝秘书班子的成员。王安石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到今天的浙江省宁波市去当知县,又到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去做通判。他甚至谢绝了文彦博和欧阳修的推荐,一心一意做地方官。
当然,此后王安石也做过京官,但总是不安心,也总是要求调到地方上去,理由则既正当又充分:先父未葬,二妹当嫁,母亲年老多病,自己家贫口众,京师这样开销巨大的地方实在是住不起,恳请朝廷收回成命云云。[45]
◎王安石年谱
时间 | 年龄 | 事件 |
---|---|---|
1021(天禧五年)十一月 | 1岁 | 出生于今江西省樟树市 |
1042(庆历二年)三月 | 22岁 | 进士及第,任淮南签判 |
1046(庆历六年) | 26岁 | 任鄞县知县 |
1051(皇祐三年) | 31岁 | 任舒州通判 |
1054(至和元年)九月 | 34岁 | 任群牧司判官 |
1057(嘉祐二年)五月 | 37岁 | 任常州知州 |
1058(嘉祐三年)二月 | 38岁 | 提点江东刑狱 |
1058(嘉祐三年)十月 | 任三司度支判官 | |
1060(嘉祐五年)十一月 | 40岁 | 命修起居注,不受命 |
1061(嘉祐六年) | 41岁 | 为工部郎中、知制诰 |
1063(嘉祐八年)八月 | 43岁 | 母卒,归葬江宁 |
1067(治平四年) | 47岁 | 任江宁知府、翰林学士 |
1068(熙宁元年)四月 | 48岁 | 自江宁进京,入对 |
1069(熙宁二年)二月 | 49岁 | 任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