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夺宫 寒心的功臣
夺宫之战打响时,阵线似乎很分明。
天平明显地倾斜。武昭仪这边,只有一帮新提拔的小人如李义府、许敬宗之流(详见下章),再加上后宫微不足道的奴仆。高宗皇帝虽然支持她,却软弱无力摇摆不定。王皇后那边则阵容强大,立场坚定的至少有太尉长孙无忌,尚书省副长官右仆射褚遂良,中书省长官中书令来济,门下省长官侍中韩瑗(读如院),已占到国务委员的半数以上。
只有一个人态度暧昧,他就是李绩。[40]
实际上,李治在退朝后秘密讨论废王立武一事,召见的宰相是四人。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还有司空李绩、尚书省副长官左仆射于志宁。然而李绩却请病假。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这个时候病了,这病生得蹊跷。[41]
李绩确实有心病。
官阶正一品的司空李绩是大唐的开国元勋,之前则是瓦岗军李密的部将,本姓徐,叫徐世勣(绩的异体字)。瓦岗军兵败之后,大片土地和许多人马仍掌握在李绩手中。李绩却没有趁机自立,也没有视为资本,而是交还给李密,让李密献给大唐。高祖皇帝大为感动,于是将他封为国公,赐予李姓,委以重任,看作贴心贴肺的家里人。
太宗皇帝跟李绩也情同手足。贞观十七年(643)四月,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李绩则得了一种怪病。太宗听说胡须灰可以治疗,竟然自己剪了胡须送给李绩。李绩感恩戴德进宫拜谢,太宗却说:我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朕要把儿子托付给你。你不曾辜负李密,也不会辜负我。
李绩当场感动得把手指都咬出了血。[42]
但,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十五日,也就是太宗皇帝去世的十一天前,李绩却突然接到命令,以正二品的特进官阶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职务,调任叠州(今甘肃省迭部县)都督。那个地方,距离长安一千三百多里,因高山重叠而得名叠州,正可谓千里之外,万山丛中。[43]
调令来得蹊跷,李绩却没有片刻的观望犹豫,连家都没有回就立即赴任。一个多月后,他又突然奉调回京,拜为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而且继续担任国务委员。
◎唐代散官官阶(贞观十一年)
品位 | 文官 | 武官 |
---|---|---|
从一品 | 开府仪同三司 | 骠骑大将军 |
正二品 | 特进 | 辅国大将军 |
从二品 | 光禄大夫 | 镇军大将军 |
正三品 | 金紫光禄大夫 | 冠军大将军 |
从三品 | 银青光禄大夫 | 云麾将军 |
正四品上、下 | 正议大夫、通议大夫 | 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
从四品上、下 | 太中大夫、中大夫 | 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
正五品上、下 | 中散大夫、朝议大夫 | 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
从五品上、下 | 朝请大夫、朝散大夫 | 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
正六品上、下 | 朝议郎、承议郎 | 昭武校尉、副尉 |
从六品上、下 | 奉议郎、通直郎 | 振威校尉、副尉 |
正七品上、下 | 朝请郎、宣德郎 | 致果校尉、副尉 |
从七品上、下 | 朝散郎、宣义郎 | 翊麾校尉、副尉 |
正八品上、下 | 给事郎、征事郎 | 宣节校尉、副尉 |
从八品上、下 | 承奉郎、承务郎 | 御侮校尉、副尉 |
正九品上、下 | 儒林郎、奉仕郎 | 仁勇校尉、副尉 |
从九品上、下 | 文林郎、将仕郎 | 陪戎校尉、副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