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延安:从“七百匹马”到“东方红”
我选择住在长途汽车站附近,是想赶清晨六点开往延安的那班巴士。它从临汾一路奔西,因此我得随它再过一次黄河。这巴士每天只有一班,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我的“远见”是对的,我不仅赶上了车,还抢到了一个座位。
巴士先是向南行驶,天蒙蒙亮便向西拐进了吕梁山脉,穿过一片寸草不生的煤矿区,然后在盘山公路上逶迤而行。一株开满花朵的樱桃树猛然间映入我的眼帘,接着是几小丛连翘树。这一带,连顽强的中国农民也几乎找不到可耕之地。但它依然很美:巴掌大的一块块泛绿的新麦、不时掠过的一泓清澈山泉、仅有几个小泥屋的村庄……九点左右我们到达吉县,停下来吃了碗面条当早餐。接着巴士开始冲刺,上了灌木丛生的山脊。山的那边是一片奇异的景观——侵蚀性的大峡谷和杳无人烟的高原。
终于开始下坡了,巴士作“之”字形迂回,逐渐下到岩石大峡谷中。这道峡谷的形成,缘于黄河水最近一百万年的冲刷。不经意间,我们突然就到了黄河边上。我和另一位乘客一过黄河就下车了。巴士则继续前行,它还要跑五个小时才能到延安。
我下车的地方叫壶口瀑布。来此地的人不多,竟然还能遇上一个同伴,我自然十分高兴。我俩把包寄放在一个工人的小木屋里,沿着紧贴河谷的崎岖岩石路向上游走去。这位同伴是河北大学的环境学教授,八十多岁了。他也是第一次来这里。他说一千年前这里的群山长满森林,只因为历史上战火频繁,我们现在一路上连一棵树也见不着了。
从我们下车的桥头,到壶口瀑布三公里有余。壶口瀑布是黄河上最大的瀑布,也是中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的第二大瀑布。它落差四十米,每秒九千立方米的水量从天而降,猛烈地砸向下面的岩石河床,激起冲天的水雾和地动山摇的轰鸣,正所谓“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雄哉壮矣!可是,这里距最近的县城都有两小时的车程,每天只有一班巴士。花五十块钱来这里看瀑布,大多数人都得掂量掂量。不过我来这里,就是想零距离感受一下它。
我们走过的这段河谷叫“龙槽”,是一条四公里长的深沟。这条深沟,是瀑布凭借连砸带刷的巨大力量,在玄武岩河床上“划”出来的。同时据我的教授同伴讲,壶口瀑布还是一道会移动的瀑布。它对悬崖面的巨大冲刷力,使它自己以每年四厘米的速度向上游移动。这个速度也可以说每二十五年一米,一世纪四米,或者说从北宋至今一千年往后退了四十米。随着瀑布向上游退却,龙槽也跟着向上游延伸。从瀑布“吐槽”四公里来估计,它的形成是最近十万年的事。看来,正是在最近的十万年里,从“天上来”的黄河水以万钧之力把群山划了一道口子,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由于龙槽的存在,除了源头一带,这里的黄河是最窄的了,两岸只相隔四十米。乍看起来,你就好像能跳过去似的。听说飞车高手埃维尔·克尼维尔(美国飞车高手,已于2007年去世。——编者注)确实有计划在这里飞越黄河。他能不能成功,恐怕不好说。
现在是四月下旬,是每年水量最少、水位最低的时候。但瀑布仍然很强大。我们甫一下车,离它差不多还有四公里,就能听到它巨大的轰鸣。黄河两岸那些荒凉的山峰,犹如中国古代那些垂裳而坐的帝王。他们无声地凝视着瀑布的冲天雾雨,倾听着瀑布的地动山摇,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无始亦无终。我暂时加入了这一凝视者和倾听者的行列,在一个多小时里流连忘返。最后,我狠狠心回到桥头,却马上陷入了一个坐车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