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济南:不能承受之重与大庙的墓冢

从黄河三角洲回到了临淄古城附近的高速路上,我拦下了一辆巴士向山东省会济南进发。如果是秋天,我可能会在淄博停一下。因为每年秋天,当北风把淄博石化工业烟囱里喷出的废气都吹散时,这里会举行中国最大的风筝节。在这个风筝节上,风筝爱好者们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技能,一试身手。不过现在才三月底,天气太冷,不适合放风筝。事实上,我是在暴雪中抵达济南的,双脚都冻僵了。司机说这是今年最大的一场雪。

我看过的英文旅行指南,对济南颇有微词,说不值一去。不过大雪掩盖了它的瑕疵,整个城市看起来真的挺漂亮。住进老旧的“济南宾馆”,我一边啜着热茶,一边坐在打开的窗前,欣赏飘落的雪花,同时把冻僵的双脚放在暖气上烤。整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早晨,我的脚似乎缓过来了,于是我准备步行去逛逛景点。济南有个著名的别称——泉城,直到近代,这里仍然有七十二泉。在雪和泥泞中跋涉了一个上午后,我终于到达了位于老城墙内西南角的“趵突泉”,这是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一个。泉眼在一个池塘里,而池塘又在一座公园中。泉水实际上已经干涸,水是从别处用泵抽来注入池塘的。在趵突泉附近的小路上扫雪的人告诉我说,泉水的干涸是附近的建筑工地在施工时挖地基破坏了地下水道而造成的,七十二泉的大部分都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政府为了让这些泉水复流,曾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却都失败了。因此,现在的“泉城”济南,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我一声叹息,相信济南市民也会一声叹息,我相信。

离开趵突泉,我进入了中国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纪念堂。这位女词人嫁给了一位士大夫,她和她的夫君曾在这里居住过,那是公元十二世纪的事了。当时,游牧民族女真族侵犯中国北方,攻陷了宋王朝的都城开封(在济南西南方三百多公里处),李清照的丈夫作为朝廷命官,与朝廷一起逃到了南方。宦游之人没有携带眷属的惯例,因此李清照留在济南。她写下了这样的词:“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以此表达她对丈夫的思念。她的丈夫在南京做官,那是中国另一条大河——长江的流经之处,长江在南京附近拐了最后一个大弯,波涛滚滚地向上海和中国东海奔去。后来李清照还是去了南方与她的丈夫团聚,可是好景不长,她的丈夫不久就死了。她悲痛欲绝地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想我也许能够把这种“载不动”的沉重译成英文,于是在纪念堂买了一本书,里面有对她的诗词的系统注释。做完这一切,我又原路返回,走过公园,再走过老城墙。尽管济南的大多数泉水已经没有了水,但城墙外护城河的水量仍然丰沛。我沿着落满雪的护城河堤,来到了位于北城墙内的大明湖。快到公园门口的时候,我看见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毛泽东的鎏金手迹。我的书法老师曾说毛体的风格是“有胆无骨”。我于书法一道,一直都不精,也是“骨”的问题吧。

靠近大明湖,我惊诧于它的大和荒寒。转念又想,这么冷的天,天空还飘着雪花,谁会来游湖呢?公园里只有一个出租小船的生意人。既然来了,我决定也坐坐船,到湖上转悠一圈。我把船划到一个湖心小岛,走进了岛上那座孤单地立在冰天雪地中的亭子,这亭子叫历下亭。公元745年,诗人杜甫和书法家李邕在这里夜宴而醉,这个亭子也因为这件事而变得不朽了。亭子里有碑文,记载着那天晚上诗人写下的诗歌,可是碑文太模糊,已经无法辨认了。就在我看这石碑的时候,岛上的寒气让我的脚再一次被冻僵,几乎失去了知觉,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我必须要离开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