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谢家的结局

沈妙垂下头,做出一副羞赧的模样。

谢景行死在二十二岁那年。

先皇是要惩治谢家的,明齐的皇室,越到后来,越是昏聩无能。整日不是想着励精图治如何发展国力,而是想着自保。簪缨世家都是威胁。诚如傅修宜所说,沈家老实做人尚且是目标,谢家这样不听指挥的,自然更是先皇的眼中钉。

适逢匈奴进犯,谢家带兵出征,谢鼎带兵出征,在战场上放肆了一辈子的谢将军最后全军覆没。谢景行在京中年关等着父亲归来,最后却等来了一具棺材。

谢鼎的死并不是结束,入葬时,定京百姓自行的为谢鼎送行,举国上下,痛哭哀恸。这对于皇室来说,是大忌。

于是没过多久,就任命年轻的谢景行代父出征。

谢景行不是第一次上战场,如同谢家人一样,在战场上发挥的天赋足以令敌人闻风丧胆。可是明知道谢鼎死的蹊跷,皇家的这封圣旨,几乎是把谢景行推向了绝路。

谢景行还是接了圣旨,也去了战场,然后兵败。当日暴露于敌军目标之下,得万箭穿心的结局。不仅如此,不知为何尸身被夺走,匈奴扒皮风干,晾在城楼,以儆效尤。

惨烈结局再一次上演,明齐举国哀恸。

父子齐丧战场,百姓们只看得到匈奴的凶残和将军的英勇,却看不到这阴谋之下的暗流汹涌。

那时候先皇已经行将就木,傅修宜接管朝廷事宜,为谢家的遭遇感到遗憾,追封谢家父子。得了封号的谢家父子已然作古,倒是朝廷的抚慰,平白便宜了那位妾室和两个庶出的儿子。

沈妙还记得得知谢景行死的时候,沈信沉痛的模样。原以为当初沈谢两家势同水火,谢家倒霉,自己的父亲无论如何都不该难过的。现在想想,恐怕那时候沈信就有了兔死狐悲之感。

平衡已经被打破,谢家一倒,接踵而来就是沈家。

可笑她那时候还一门心思的把沈家搅到夺嫡的这趟浑水中来。

沈妙对谢家没什么感觉,当初却很是为这少年郎的际遇唏嘘了一番。这样精彩绝艳的儿郎,本应该在明齐江山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谁知道会以这样的方式退场。而且明知道那封圣旨就是死亡的召唤,却仍去了。

也许是为了保全谢家的尊严,证明谢家最后都不曾磨灭的家族傲骨。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都能看出谢景行顽劣外表下的非常人心性。

也是个非常正直勇敢的人吧。

沈妙这样想,只见蔡霖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手里捧着一个小布包递给谢景行,恭恭敬敬的道:“小侯爷,这是您吩咐我去找的医书孤本。”

一个小霸王,对人这样毕恭毕敬,直教人惊掉大牙了。可转念一想,可不是么,比起蔡霖,谢景行更是这定京城中的一大霸王。谢家更是霸王中的霸王,这么一想,觉得蔡霖对谢景行的态度又可以理解了。

冯安宁悄悄跟沈妙咬耳朵:“你觉得谢小候爷比起定王殿下如何?”

沈妙噎了一下,冯安宁突然跟她这么要好她还有些不习惯。她认真道:“谢小候爷更胜一筹。”

岂是一筹,在她看来,傅修宜这样黑心肝的小人怎么能和谢景行这样的少年相提并论。当初婉瑜和傅明在读明齐正史的时候,读到谢家那一段,也曾偷偷的与她说,觉得谢景行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死的着实可惜。

连自家儿女都称好的少年,必然是好的。

冯安宁有些惊讶,半晌才道:“看来你果然是真伤心了。”

沈妙懒得跟她解释。便见马上的谢景行一把接过包袱随手绑在马鞍上,看了一眼蔡霖,什么话也没说,潇洒的扬鞭转身就走。

马儿激起滚滚烟尘,依然掩盖不了马上少年的风姿。仿佛天上的旭日,天生就是耀眼的光芒。

蔡霖有些失落,周围的少女们难掩失望,大约是想着谢景行能多呆一些时间。很奇怪的,谢景行是唯一一个,在少女中名声在外,少年们却也不因此嫉妒的贵族子弟。可能是他与旁人迥异的行事风格,着实令人羡慕吧。